2015年11月15-17日 四川 成都
隨著現代光電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大氣光學的研究成果,可以實現對地球表面及大氣層進行主動和被動遙感、自由空間激光通信、對地面和空間目標進行高分辨率成像、以及生物領域的光學成像等軍事與民用的應用。
自適應光學系統能實時感知由大氣擾動、環境溫度起伏、光軸抖動等因素造成的波面畸變,并通過調整光學系統而實現實時畸變的補償,因此在天文觀測、信息獲取、激光照射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國內外地基、天基大型望遠鏡幾乎無例外地采用自適應光學系統,它使望遠鏡的軸上分辨率達到近衍射極限的水平。自適應光學這一新興學科正在以越來越快的步伐,走進科學,走進生活。
您想了解宇宙大氣科學、揭示宇宙天體奧秘,并探索大型天文望遠鏡的“視野”嗎,請您撥冗出席11月15-17日在成都舉辦的“第二屆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展研討會“!
本次會議組委會將力邀美國利克天文臺(Lick Observatory)臺長Claire Max教授來成都,舉辦“大型望遠鏡自適應光學技術進展”講座。Claire Max教授是國際上自適應光學的開拓者和首席科學家,她是將自適應光學應用到望遠鏡系統上的第一人。
此大會緊密結合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技術發展需求,是國內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及應用領域最專業、高端、權威的研討會。大會主席邀請姜文漢院士、龔知本院士、潘德爐院士和呂躍廣院士擔任。大會邀請國內30余位領軍專家作報告,打造一個深入交流技術與探討合作發展的高端學術氛圍。參會專家來自中科院安徽光機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防科技大學、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西北核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軟件所、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研究所、中物院十所、中物院九所、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哈爾濱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深圳大學等40余家單位,會議規模300人。
為了深入探索大氣光學特性及光傳輸物理在激光技術、大氣探測和光學遙感等領域中的應用、探討現代自適應光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空間探測和天文觀測中的應用,推動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的發展,繼2013年11月成功舉辦第一屆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展研討會之后,中國光學工程學會聯合中科院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大氣成分與光學重點實驗室,預定于2015年11月15-17日在成都舉辦“第二屆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展研討會”。會議以牽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需求、推動工程應用為特點,特邀國內本領域知名院士、領軍專家與會作報告,打造一個深入交流技術與探討合作發展的高端學術氛圍。誠摯歡迎本領域科研人員、企業人士積極參加會議交流學習!
主辦單位:
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中科院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大氣成分與光學重點實驗室
承辦單位: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中國宇航學會光電專委會
聯辦單位(補充中):
中科院安徽光機所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防科技大學,等
大會主席:
姜文漢院士(中科院光電所)
龔知本院士(中科院安徽光機所)
潘德爐院士(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
呂躍廣院士(中國北方電子設備研究所)
會議邀請報告:(排列無先后順序,更新中)
中科院光電所,張雨東——中科院光電所的自適應光學進展
中科院光電所,饒長輝——太陽高分辨成像自適應光學技術
中科院光電所,李新陽——固態激光相干合成自適應光學技術
中科院光電所,楊澤平——ICF波前控制自適應光學技術
中科院光電所,劉超——大氣激光通信自適應光學技術
中科院安徽光機所,朱文越
中科院安徽光機所,范承玉
中科院安徽光機所,魏合理——大氣輻射傳輸研究及其在光電測量系統中的應用
中科院安徽光機所,劉東——星載激光雷達和微波雷達聯合探測大氣氣溶膠和云
國防科技大學,許曉軍
國防科技大學,周樸——大模場光纖激光模式的自適應分解與重構
國家天文臺,薛隨建——TMT——先進的自適應光學望遠鏡
國家天文臺,姚永強
國家天文臺,王益萍
中科院理化所,薄勇——高重頻微秒脈沖鈉信標激光器及應用
中科院軟件所,許克峰
中物院十所,唐淳
中物院九所,張飛舟——大氣自適應光學校正時空頻率的優化匹配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曹召良——開環液晶自適應光學成像技術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強希文——瑞利激光導星大氣湍流廓線測量技術研究
解放軍理工大學,高太長——大氣能見度觀測技術及應用的思考
哈爾濱工業大學,馬晶
長春理工大學,佟首峰
電子科技大學,李曉峰
四川大學,張彬——激光通道傳輸的相位特性及波前校正器熱形變的自補償
西北工業大學,張艷寧
四川師范大學,季小玲——激光通過大氣湍流的閃爍特性研究
北京理工大學,董冰——基于模型的無波前傳感器自適應光學技術進展,等
議題方向(不局限于此):
◆ 大氣光學特性(大氣成分的光物理和光化學特性;大氣湍流光學特性;云和天空背景輻射特性,等)
◆ 天文觀測與選址(方法、儀器設備和數據分析等)
◆ 大氣光學遙感(激光雷達大氣探測技術;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等)
◆ 自適應光學技術與系統(高精度波前測量、波前校正、波前控制新概念新技術及其應用)
◆ 湍流大氣中的高分辨成像技術(實時自適應光學校正技術、圖像實時和事后處理技術等)
◆ 激光大氣傳輸與自適應光學校正技術
◆ 自適應光學在生物醫學、光通信和工業領域的應用,等
支持期刊:
《光學精密工程》(Ei),《紅外與激光工程》(Ei),《強激光與粒子束》(Ei),《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中國光學》,《光電工程》,等。
投稿要求:第二輪截稿時間:2015年10月20日。延期請關注會議網站信息。
請作者登陸會議投稿網站http://events.kjtxw.com/tougao/1426492976.html提交論文全文,組委會請專家進行審稿。通過審查的稿件被大會錄用,擇優推薦到合作期刊正式發表。
會議日程:
11月15日全天會議注冊,四川綠洲大酒店(成都)大堂,四川成都青羊區忠烈祠西街99號
11月16日,上午大會開幕+大會報告;下午專題會議交流,產品展示活動
11月17日,全天專題會議交流,產品展示活動
會議注冊: http://events.kjtxw.com/register/1426492976.html
會議費:每人2601元,提前匯款優惠為2401元/人(10月20日前)。會議費包括資料袋、報告文集、會議資料、午餐、會議雜支、稅等,不含論文版面費和住宿費。論文版面費按照期刊編輯部通知辦理。請通過銀行辦理匯款,匯款時作者請務必注明“姓名+稿件編號”,非作者請注明“大氣光學會議”。款到后,秘書處將為您快遞發票。
住宿安排:http://www.csoe.org.cn/2015atmospheric-optics/Transport.asp
會議酒店是四川綠洲大酒店(四星),距火車站4.7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2公里。請代表登錄會議網站查詢周邊賓館信息,并提前自行預定酒店住宿,組委會不負責預定酒店。
匯款信息:
學會賬號:0200296409200177730
開戶銀行:工行北京科技園支行
戶 名: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秘書處聯系人:李 瑾,022-58168516,電子郵箱:lijin@csoe.org.cn
掃一掃加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微信公眾號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