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等舊紡織品淘汰率較高,按每人每年淘汰3件衣服,一年就會有40億件衣服被閑置。現在紡織行業對廢紡織品的利用率達到90%,而舊紡織品的利用率較低。一部分原因在于舊紡織品的回收機制不健全,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回收,很多舊紡織品閑置在家,造成了資源浪費。所以在今年9月16日中國首屆廢舊產業互聯網大會中,中國紡織協會秘書長王保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中國首屆廢舊產業互聯網大會是由河北中廢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大會主要以“互聯網+廢舊產業”為主題,這就意味著“互聯網+”正在慢慢融入我們廢舊產業每一個角落,包括廢舊紡織品行業領域,中國紡織協會秘書長王保生對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現狀和未來進行演講。
王保生秘書長說,“河北廢舊紡織品的再生利用和南方一些城市相比,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也有一些企業走在前列,可以帶動發展,會慢慢趕上發展快的省市,畢竟河北紡織業的總量是比較大的。”
王保生秘書長還對廢舊紡織的回收利用做出來分析:當廢舊紡織品作為垃圾被拋棄后,一般會采用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焚燒不僅消耗了煤炭、電力等能源,還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等等;填埋,不僅占用了土地,而且所產生的有害物資還將會污染水土和空氣。如果將拋棄的舊衣物被二次穿著,當做抹布、或者翻修使用,繼續實現它的使用價值;或者將廢舊紡織品加工成再生纖維作為復合材料的骨架。此外,還可以加入物理或者化學技術處理后再生產出新產品,用于包裝材料等領域。
廢舊紡織行業應該如何抓住互聯網進行發展,將廢舊紡織品變廢為寶呢?
工信部今年5月已下發文件,探索廢舊紡織品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新機制新模式,鼓勵行業內符合國家政策規范條件的優秀企業參與重大示范工程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工程引領帶頭作用。在“十三五”期間有望建立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園區和產業基地。這樣有助于建立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再利用體系,同時將互聯網運用在構建體系中,利用微信、APP回收軟件等方式,形成完善的回收利用產業鏈,使廢舊紡織品回收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廢舊行業的企業家們不能落下腳步,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
更多資訊請關注紡織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