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業面臨“雙重擠壓” 智能制造將成新方式

時間:2015-09-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為3.2萬億美元,220種工業產品居世界第一。自2011年以來,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然而,中國制造業卻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工業基礎薄弱、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

“中國制造業正面臨雙重擠壓,不實施智能制造的企業,未來五至十年可能消亡。”中國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主任李冬22日在重慶如是表示。

首屆中國(重慶)國際智能制造技術裝備博覽會當日在重慶開幕,在此間舉行的”國際智能制造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圍繞綠色、智能和產品創新等主題,進行互動交流,共同展望行業發展前景。

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為3.2萬億美元,220種工業產品居世界第一。自2011年以來,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然而,中國制造業卻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工業基礎薄弱、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

針對“中國制造”存在的諸多短板,李冬分析稱,中國制造業面臨著“雙重擠壓”。具體從內部因素看,中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速增長階段,低端產業已逐步失去競爭力,前一時期的經濟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從外部因素看,歐美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戰略,謀求在技術、產業方面繼續領先優勢,搶占制造業高端,進一步拉開與中國距離。與此同時,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則以更低的勞動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搶占制造業低端市場。

“在此種情況下,智能制造必將會引發中國制造業變革。”李冬說,包括產品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等將是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而在這一變革中,企業要發揮積極性和內生動力,解決市場競爭帶來的產品技術水平、價格成本、能耗等問題。企業通過實施智能制造,可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智能制造將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培育形成新的生產方式。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對李冬的觀點表示贊同。屈賢明曾參與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在他看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外,還需要政府為智能制造提供方向性指導,并通過制定相應的財稅、創新、示范推廣、產業化等政策手段,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制造。“這將有助于動員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力量和資源,形成上下聯動的局勢,集中有效地使用各方面優勢資源,推進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屈賢明說。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院長徐洪海建議,中國制造業推行智能制造必須從實際出發,既要整體推進,也要分類指導,有的企業還需抓緊補上自動化、數字化這一課,條件好的企業應向更高目標邁進,爭取率先突破。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