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漢能2015半年報,其自2011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5932萬港元,不得不進行重組轉型。而在漢能新事業群的調整中,關于分布式光伏的轉型分析最為詳細。漢能表示,因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受限于土地資源、電網送出能力和國家補貼資金壓力等諸多因素,同時薄膜技術已突破以大型電站為主導的格局,未來分布式光伏發電將迎來高速發展。
將光伏發電分散、小規模化建在空置地區,和用戶自己的房頂上,無疑是具有很超前想象力,也被認為是環保科學的。也正因為如此,加上中國國內現在的環保減排壓力,各級政府都對分布式光伏給予了很多政策與補貼支持,比如國家發改委明確全國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為每度0.42元,以鼓勵分布式光伏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
但是要明確的是,分布式光伏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漢能的虧損是即時的,而分布式光伏卻是未來的,因此漢能要依靠分布式光伏立即扭轉虧損,恐怕也只能忽悠一下投資者和不知情的股民,現實中很難實現。況且,分布式光伏將來是否能夠成為主流,并產生出巨大的效益都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其一,科學界實際上對光伏產業,利用太陽能發電還是存在一定爭議的。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光伏并不環保,國家在出臺補貼政策的時候也面臨了較大的學術壓力。因為目前光伏業的上游多晶硅生產過程中存有瑕疵,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尾氣和毒副產品。美國就曾有提議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碳排放稅。而且國內多晶硅提純生產過程中的氯化物,基本靠下游廠商來消化。當前產能已遠超出國內的處理能力,污染隱患極大。此外,回收利用技術尚未成熟,即便在技術上可以回收,國內市場也無法吸收和消化如此迅速增多的四氯化硅,況且現有技術并不能完全解決副產物的回收問題。多晶硅生產后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得不到有效處理和利用,對大氣、水、土地等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從這個層面來說,“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實質上是個偽命題。
其二,分布式光伏會帶來嚴重光污染和個體污染,并不適合在城市中推廣。光伏電池表面玻璃和太陽能熱水器集熱器在陽光下反射強光,會形成光污染。除此以外,據媒體報道,目前人們對光伏發電廢棄物的處理缺乏主動性。尤其是家庭建光伏電站,廢棄物隨意丟棄嚴重。青海省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家庭用戶在調查前,基本沒有考慮過光伏廢棄物的污染及如何處理這些廢物的問題。即便是考慮,目前城市的垃圾回收處理系統也無法提供此類有毒廢棄物的處理。
其三,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一樣,并不穩定,受自然因素影響過大,無法提供充足穩定的電能。也正因為如此,中央政府才計劃批量啟動內地核電站的修建工程,核電站也在世界范圍被證明是最環保與高效的電力供應方案。而光伏發電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居民個體的用電需求,但是其產生的效益還是很少的,也無法與龐大的工業用電之間發生交換。其實質就與一個人每天拿移動電源去單位蹭電一樣,一年加起來也不過幾度,無法產生大范圍的經濟效益。
中國光伏企業已經經歷過了一次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快速下滑,但并未能產生任何警醒。因為光伏這一話題聽上去太環保和未來了,但是光伏究竟未來能否成為主流卻存在很大的疑問。在這種背景下,漢能如果繼續布局分布式光伏,那么其將來很可能還將遭遇再一次的大幅下滑。不僅扭虧無望,股民指望其解套也自然是遙遙無期的事。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