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5年后,LED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各領域龍頭企業也都強者更強。與此同時LED照明市場的需求量也在提升,行業即將迎來發展高峰期。因此產業鏈也時刻隨機而動,不斷有企業加入到新一輪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之中。
近期的國內LED行業并購事件頻頻發生,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據統計,2015年初至今已經有LED行業的整合并購案達數十個,用于并購的資金規模已超過了百億元。無論是“大吃小”還是跨國收購,結果都是符合了強者恒強的普遍趨勢,而一些實力不夠強的中小企業則面臨著被這股整合浪潮所沖擊的局面。
當并購潮一浪高過一浪時,LED企業僅靠價格戰還能在浪潮中再戰幾個輪回呢?
產能重復擴張加速同質化競爭惡化
LED照明應用雖然在快速增長,但是在全球范圍表現不一。受歐洲市場(東西南北歐等)地域政治博弈打壓和一體化經濟面臨瓦解的拖累,2015年市場增長表現緩慢。對于LED照明應用來看,截止到2015年7月,中國出口歐洲同比增長10%左右,遠低于中國出口北美的20%、以及亞洲近100%的增長。對于中國市場來看,增長幅度遠低于新增或擴充的產能速度。產品的單一、產能的重復擴張等原因,導致國內產業鏈市場同質化嚴重。
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的LED應用上市企業和大部分的規模企業均有相應的外貿事業部門。同時,大部分公司的外貿部門的業務占比份額較高,對于最近的收購事件來看,我們更愿意認為LED產業需要抱團開拓市場,雖然前幾年很多企業在海外的市場品牌知名度和銷售額呈現較高增長態勢,但是面臨新的全球經濟和市場困局,優化企業資源和資源優勢互補的方式,將更適合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熬過寒冬迎來春天。
對于同質化的競爭而導致的價格惡戰,明微電子市場部經理兼市場總監趙春波表示,低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一些企業就通過一些產業鏈整合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保證了質量,而保證不了品質是很難在行業整合大潮中生存下去的。
行業在不斷進行整合,而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一些實力不夠強、沒有優勢的企業將很可能被兼并。
價格戰的升級洗牌潮將危及上市企業
今年以來,國內LED行業的“價格戰”日趨白熱化,LED行業如果要健康發展,就十分需要對應做出一些調整。
產業發展過程中其實很難回避產能過剩和淘汰舊產品、舊設備、舊市場的過程。LED產業同樣如此,早期的市場需求快速放大,通過模仿和低成本方式確實可以占領一部分市場,甚至有可能制造“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而對于如何調整產業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OFweek行業研究中心分析師鄧凱敏表示,這其實需要在標準、行業規范、科研甚至消費者教育等各個方面來實現突破。
1.行業標準需要跟隨行業發展,需要不斷更新相關技術指標,加強安全規范的強制認證體系和市場準入體系;
2.行業需要加強信息交流,了解行業發展動態,避免同質化、低質化產品的盲目投入,引導資本和技術力量朝產業升級和跨界應用方向投入;
3.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以及其他行業的交流,尋找新的應用發展方向,如:植物工廠、可見光通訊等,達到分流部分過剩產能的目的。
持續投入在較低價的產品中,對于行業是一種損害。價格戰必將帶來LED封裝行業的一次洗牌,眾多中型甚至部分上市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競爭態勢。
對此,國星光電副總經理雷自合表示,封裝適合大批量生產,所以企業會越做越大,然后就會發生整合,這是半導體行業的一種趨勢。
他同時還表示非常看好顯示屏市場,這塊市場很大、發展很快,但是競爭也很激烈,不可避免會有市場淘汰,所以企業一定要找出自己的特點來發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來發展。
對于下游應用來說,在現有的基礎上,成本會繼續降低,最終加速LED照明產品的普及。當然,對于上游LED芯片來說,封裝廠的強大將大大提升封裝廠的議價能力,并會導致部分芯片企業隨著封裝業的洗牌而面臨生存危機。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