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加強,我國電力設備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期。低壓電器作為供電系統中影響電力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也面臨著產品的升級換代和市場重新分割的問題。目前中國的低壓電器行業在全球范圍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工藝、設計、制造、標準體系、節能環保等方面還與國外相差很遠,尤其在可靠性方面最為令人詬病。盡快找出解決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困境的出路,搬走低壓電器發展的“絆腳石”,是我國從國外企業手里搶回中國市場的關鍵。
浙江爭做低壓電器行業“領頭羊”壓電器產品質檢步入正軌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文,正式批準國家低壓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成立。至此,我省正式成立的國家質檢中心達28家,正在籌建的為15家。
國家低壓電器產品質檢中心自2008年依托浙江省高低壓電器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籌建,先后克服了電力接入等諸多困難,新建110KV變電站、10.8公里110KV專線和建筑面積9720平方米的專業檢測實驗室大樓。國家中心籌建原名“國家工業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后根據專家組現場驗收意見,并經總局批準,更名為“國家低壓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新成立的國家中心建成了低壓電器及其成套裝置、浪涌保護器等53個標準產品檢測能力,覆蓋80%以上低壓電器產品。國家中心的成立運行將為全國低壓電器產業發展提供更有效的技術服務,為政府質量監管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日前,浙江溫州低壓電器實驗室通過了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試驗的能力驗證。電器實驗室檢測的爬電距離Z比值為0.15,電氣間隙Z比值為0.06,均較好地接近了中位值,表明了電器實驗室這個項目的檢測技術水平在所有參加能力驗證的實驗室中名列前茅。
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試驗依據標準GB/T16935.1-2008以及CTL決議單的相關要求,是低壓電器檢測中最常見的一種試驗,也是CCC強制認證的一個基本項目。該試驗項目覆蓋面廣,大部分低壓電器產品的標準都涵蓋此項試驗。
本次能力驗證項目的順利通過,證明了溫州低壓電器實驗室在該檢測項目上的水平和能力是值得認可的,不僅體現了電器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而且充分反應了電器實驗室管理體系和技術運作的有效性。
浙江省正在大力實施推進“浙江制造”標準引領工程,記者昨天了解到,由正泰電器分別主導及參與制定的《小型斷路器》、《萬能斷路器》“浙江制造”標準近日正式發布實施,成為低壓電器行業首批通過專家評審的“浙江制造”標準。
“浙江制造”產品標準,以浙江優勢、特色制造產品為基礎,將逐步構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浙江制造”先進標準體系。今年起,計劃每年發布“浙江制造”標準30項以上。
低壓電器網絡經濟時代市場將重新分割
目前,低壓電器行業同質化生產嚴重、價格戰和渠道戰愈演愈烈,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逐漸成為電器企業發展的又一陣地,我市諸多企業紛紛布局互聯網的發展,試圖為自身企業的發展能在當地乃至全國挖掘到更多的客戶和資源。然而,據統計,市場只有15%的企業涉足電商,85%的企業仍然靠實體店經營。專家們認為大力發展電商迫在眉睫。
“當前,工業電器發展趨勢較快,低壓電器也進入網絡經濟時代,低壓電器電商換市是基于產業發展需求,也將成為今后的大趨勢。”黃忠平說。
陳道賢分享了在本屆電器文化節上網絡營銷的經驗。“我們今年的攤位比往年小,但是人氣比任何一屆都要旺,為什么,我用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送禮帶來了巨大的人氣,增加粉絲上萬人,他們都成為我們公司潛在的客戶。”陳道賢說,這是一次有效的網絡營銷嘗試,證明公司開始涉足電商的路子是對的。
劉建挺說,產品的智能化、營銷的網絡化是未來電氣行業的發展趨勢,這種潮流不可逆轉。而電器文化節也會因為網絡經濟的興起使其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不過,對于如何發展,專家們也指出了方向。葉育登分析,一個好的企業要做到差異化、成本優勢和專一。然而,現在高成本下的電器產品越來越趨同,一些企業向多元化發展,缺乏對專業的創新投入,這些都是很不夠的。如果企業不加大研發投入和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將無法在巨大的市場空間立足。企業需要在轉型、創新、成本和專業上下功夫,要做到極致的結合,把某一類產品做精。
智能化一直被低壓電器行業視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步驟,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行業機構,都將其看成低壓電器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低壓電器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以智能化、模塊化、可通信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化低壓電器將成為市場主流產品。中高端低壓電器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
低壓電器智能化要求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建立包括關鍵部件自動生產線、低壓電器自動檢測線、低壓電器自動裝備線等。“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優化電力結構,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電力設備的市場需求將迅速增加。相關資料顯示,國家電網將在智能電網中電網建設本身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投資共為1.5萬億元,即每年3000億元左右,這將保證了低壓電器在“十二五”期間的穩步增長。
2014-2020年將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主要時期,智能電網總投資規模預計接近四萬億元。智能電網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的重要階段,城鄉配電網的智能化建設將全面拉開,智能電網及智能成套設備、智能配電、控制系統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這將加速我國低壓電器產品升級換代及低壓電器市場重新分割。
中國低壓電器產品的發展經歷全面仿蘇、自行設計、更新換代、引進技術、跟蹤國外新產品、自主創新、出口亞洲、全球爭雄等8個階段。整個行業已經發展到超過1000個系列,生產企業超過10000家,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2000家,年產值近萬億元人民幣。國有、民營、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已持續多年。
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困境與出路
當前低壓電器在結構設計上廣泛應用模塊化、組合化、模數化和零部件通用化。模塊化使電氣產品制造過程大為簡便,通過不同模塊積木式的組合,使產品獲得不同的附加功能。組合化使不同功能的產品組合在一起,有利于電器結構緊湊,減少線路中所需的元件品種,并使保護特性得到良好的配合。模數化使電器外形尺寸規范化,便于安裝和組合。不同額定值或不同類型電器實現零部件通用化,對制造廠商來說,將大大減小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的費用,對用戶來說,也便于維修和減少零部件的庫存量。
從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五年發展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了解第四代低壓電器在中高端市場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新產品必將帶動并引領低壓電器行業新一輪技術與產品的應用和發展,也將加速整個低壓電器產品行業的更新換代。
實際上,國內外低壓電器市場的競爭一直很激烈。上世紀90年代后期,恰好我國第三代低壓電器產品開發完成并推廣,施耐德、西門子、ABB、默勒、GE、三菱、富士等國外低壓電器主要制造商就相繼推出了第四代產品。產品在綜合技術經濟指標、產品結構和材料選用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因為我國低壓電器在高端領域品牌影響力不足,智能化程度低,市場占有率一直不高,產品亟需向智能化方向轉變。“實際上,我國一些低壓電器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已經能做到產品智能化,但多年來用戶方對國產低壓電器產品質量和品質的信心不足。目前,國內不少低壓電器產品已應用于航天工業,證明我國企業產品質量是有保證的。企業需要不斷努力,通過幾十年把真正的中國品牌做大做強,要將國內的產品做到用戶、單位足夠的信任,國內設備企業還要經過一個過程。”浙江省電氣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黃忠平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低壓電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