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人還在感嘆中秋佳節假期太倉促之時,轉眼間,國慶黃金周又將來臨。“這個國慶小長假,是計劃去旅行,還是回家看看父母?”計劃滿滿,只嘆息,交通太擁堵,難免會“鬧心”。筆者獲悉,隨著黃金周的臨近,交通擁堵自然成為很多市民很關心的話題。如何讓高速變的更加暢通,讓風景變得更加優美,讓家的距離變得更加近?
智能交通指揮國慶長“堵”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張希良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7億輛,為現在的2倍,擁堵高峰即將來臨。如何能讓交通變得更加通暢,讓國慶假期回家的距離變得更近?據了解,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整體構造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已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最為迫切的需求之一。
據有關專家測算分析,智能交通技術可實現交通堵塞減少約60%,實現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實現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
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智能交通對現代都市當中交通擁堵現象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研究發現采用智能交通技術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智能交通系統與車聯網作為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已形成共識。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物聯網以及智能汽車兩大領域的重要交集。車聯網通過融合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等,對道路和交通進行全面感知,實現人、車、物、路的暢通、安全、高效運轉,將有效降低道路擁堵狀況,提高市民出行效率。而且在智能化的技術下,還將減少交通事故,提高出行安全。
目前很多省市都紛紛開始啟用了智能交通系統,實現了“實時路況查詢”、“高速路況查詢”、“停車場查詢”等功能,極大地為市民提供了方便。隨著智能交通建設的推進,城市擁堵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國慶長“堵”問題也將獲得緩解。
大數據助力智能交通的構建
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有35個城市汽車超過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等10個城市汽車超過200萬輛,城市“擁堵病”日趨明顯。在“限購”“限行”等臨時性的行政化手段之外,以大數據為支撐,以源頭疏導為宗旨的智能交通正日益成為中國城市發展中一支重要的治堵力量。
如今,基于數據、語音、視頻和3G融合的智能化設施,已經成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客戶滿意度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利用大數據為城市安全護航,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智能化交通,通過手機應用系統查詢實時交通路況,加油站的分布,以及交通擁堵情況的預測,是當下我們已經實現并已經享受的功能,大數據帶來技術的保障性增長,讓我們有可能開始暢想北京未來的交通如何能更有效率,更少擁堵。據悉,憑借智能交通大數據,駕駛人可方便地規劃最佳出行路線,查詢到附近有空位的公共停車場位置,甚至目的地的生活指南和天氣狀況。
在第7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現場,一位來自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型的交通信號和可變車道控制系統與后臺大數據相連接,可根據實時測定的車流量自動優化紅綠燈時長,并在某個車道車流量過大時,自動改變車道方向,疏導該方向交通流量。特別是控制系統還能自動定位公交車GPS,實現公交車信號優先調度。根據實地測試,這種智能交通控制系統能有效改變目前國內城市中“主干道擁堵,毛細血管不通”的交通局面,道路利用率能比現在平均水平提高10%左右。
大數據對于智能交通意義重大,可以解決跨越行政區域的限制,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在信息集成優勢和組合效率上,有助于建立綜合性立體的交通信息體系;另外在車輛安全、交通資源配置以及利用大數據的快速性和可預測性能提升交通預測的水平都有極大的幫助。
互聯網為智能交通發展提供新思路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表示,在“互聯網”時代,智能交通的表現不僅僅是車能夠上網查詢路況,而是汽車與網絡的深度融合。“汽車將是你的助手,知道你要干什么,能幫你做什么。”
“互聯網”概念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一位科技人員表示,他們正在努力將道路交通系統與生活服務系統打通,為用戶提供綜合類生活服務。“當你開車出門想要去商場的時候,一個手機APP就能告訴你去哪里的商場道路最通暢,商場地下還有多少停車位,什么商品正在打折促銷,這將成為我們將來生活的基本常態。”他說。
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交通領域不斷發展和應用的當下,智慧交通不僅被注入新的技術內涵,“互聯網交通”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在迅速崛起的“互聯網交通”行業中,上萬億的市場前景讓資本巨鱷們不得不對這塊香奶酪砰然心動。據悉,千方科技近日增資打造客運車O2O運營平臺與綜合型APP,進一步明確了公司“互聯網”智慧交通的定位,并完善公司“大交通”戰略布局。
業內表示,在“互聯網”盛行的當下,智能交通興起的新生態對盤活現有公共資源、構建新商業模式、改變百姓出行方式和效率上,都將產生深遠作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