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是一場持久戰

時間:2015-09-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即使在鋼鐵行業內部,也不是每個企業都虧損。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產能過剩是正常現象,因為這樣才能形成競爭,才能優勝劣汰。因此,化解產能過剩還是主要靠市場機制起作用,政府應負責創造條件引導不合規的企業有序退出。

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歐洲、美國、日本)均經歷過鋼鐵產能過剩階段,他們花了20年~30年的時間才慢慢化解掉過剩產能。更何況,中國鋼鐵產能過剩還有自身政策性的原因,如號召“提高板管比”,致使大型板帶企業規模增多;當然也有企業本身追求擴大規模的原因。從總結經驗教訓出發,化解產能過剩也要從長計議。

其次,化解產能過剩應主要靠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今天,產能過剩在中國的各個行業都存在,原材料行業如水泥、玻璃,機械行業如汽車、造船,新興產業如光伏、風電等,都有產能過剩的現象,產能利用率大約都在70%左右,但汽車行業甚至水泥行業的效益都好于鋼鐵行業。即使在鋼鐵行業內部,也不是每個企業都虧損。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產能過剩是正常現象,因為這樣才能形成競爭,才能優勝劣汰。因此,化解產能過剩還是主要靠市場機制起作用,政府應負責創造條件引導不合規的企業有序退出。

再次,關于通過“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來化解過剩鋼鐵產能,還需要量力而行。筆者認為,“一帶一路”戰略下會涉及很多鋼鐵項目,我國鋼企應當積極參加,量力而行,或“挑大梁”,或“添磚加瓦”。而且工信部近日為鋼鐵工業正名為“優質產能”,有利于提高鋼企在國外的正面形象,有利于鋼企“走出去”。但是,轉移產能出去,實際上只能轉移設備,轉移不了固定資產及大批職工。而且隨“一帶一路”轉移過剩產能,還要看國外市場的具體情況。當年,我國從美國、德國等國引進二手設備,是因為我國高速發展,搶時間,引進二手設備可以加快建設進度。現階段,一些發展中國家沒有向我們提出這種需要。例如,近來中石油在中亞某國建設螺旋焊管企業,他們聲稱不接受過剩產能的螺旋焊管設備,要新制設備。但其實,我國石油系統過剩的焊管設備裝備水平很先進,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最后,有經濟學家提出,不贊成用“消滅”的方法處理過剩的產能,值得我們深思。現在鋼鐵行業所說的產能過剩引起低價競爭,導致效益低下,實際上是產品同質化引發了低價競爭。但是,與之相對的是,一些高端鋼材品種還需要進口。產品同質化背后的實質問題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能力薄弱,導致無論是低端產品,還是高端產品都趨同化。

化解過剩產能的最佳途徑還是靠技術和產品創新。工信部提出,擴大內需要推廣鋼結構,促進高強建筑鋼材的運用。事實上,不僅建筑行業有轉型升級的要求,機械、電力、化工、汽車、船舶、海洋工程……各個下游行業的用鋼需求都有新的要求。這些不是壓減產能所能解決得了的。恰恰相反,這需要我國鋼鐵工業緊緊抓住下游用戶轉型升級的要求,抓緊技術創新,這才是正確的方向。當然,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結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化解鋼鐵產能過剩,從心態上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