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英國閥門巨頭殺入中國核電市場

時間:2015-09-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新電廠方面,IMI正在幫助一些中國企業開發一些新電廠,目前大部分電廠的能源轉換率在45%左右,而華能等電廠就希望把能源轉換率提升到50%以上。

火電、石油等傳統能源行業的持續低迷并未阻擋一家英國老牌閥門企業在中國擴張的步伐。

“全球40%以上的火電廠和核電廠的新建項目都在中國,我們準備在中國上海投資1億元建立一個工廠。”在2015閥門世界亞洲博覽會期間,IMI集團(IMI.LSE)執行董事兼IMI關鍵流體技術事業部總裁RoyTwite向記者透露,在加大中國的本土化力度之后,中國將在未來5~10年內,超越德國和英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的IMI全球第二大市場。

與中國廠商短兵相接

實際上,IMI關鍵流體部門所專注的幾個市場并不景氣。

Roy告訴記者,因市場因素,今年IMI和中石化、中石油的新增項目合作在減少,中石化在今年沒有任何一個液化石油氣的終端站,而以前都有好幾個。

以往占到其中國業務量40%的火電市場也不容樂觀。今年,IMI在中國合資的主營火電業務也有下滑,尤其是上半年新接訂單量比較少,而下半年由于政府在年中批了一些項目,60萬機組以下的審批權下放到省級發改委,但全年仍是輕微下滑的狀態。

“我們有150多年的歷史,經歷過很多經濟衰退的周期。投資時仍然考慮10年甚至20年的長期效應。我們認為今天的投入是更加有戰略意義的時間點,真正的回報周期可能在5~10年。”Roy說,中國對于能源的需求仍然是剛性的,目前人均用電量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仍然是發展的引擎。

IMI中國總裁、IMI關鍵流體技術事業部大中華區總裁胡軍認為,高端工程產品的技術轉移和人有極大關系,需要花時間培養人才、流程體系,而越是在低谷的時候進入,越可以磨劍。“經濟起來的時候你就跟不上了,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別人裁員,也正好是我們吸引人才的機會,而且經濟放緩的時候,才可以把活做細,以前就是大干快上。”

Roy告訴記者,在中國把這個廠建起來要花兩年時間,這個過程中就是要把人才吸引進來,做技術轉移甚至供應鏈轉移,把全部東西儲備好,而且IMI已經開始新產品研發,希望提高一倍的供應量。

Roy認為,目前經濟形勢不好,和油價有很大的關系,油價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目前供求關系的差距在2%之內,也就是說過度供應的部分很容易被扭轉過來,但這中間有俄羅斯、中東、美國等各種因素,難以判斷何時恢復,從歷史角度來看,經濟低潮一般在2~3年,之后會有7年左右的上升期,如此往復。而現在看來低潮應該會在不長時間回到上升期。“我們五年計劃油氣仍然占到業務的20%左右,但是其絕對數會比現在增加50%以上。”

實際上,IMI此番在中國的布局顯然也和高端閥門國產化的進程有關。

胡軍告訴記者,在火電市場,小機組容量的可以接受國產,大機組希望大部分用進口的,但政府在加大國產化的力度,這一走勢會有變化。

“中國現在其實有很多非常好的閥門企業,它們也在不斷迎頭趕上。如果我們不能在中國為中國服務,隨著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們就會慢慢淡出甚至退出市場,所以在中國建立整個工程團隊,接近客戶,才能長期保持競爭力。”Roy說,國內廠家要達到他們比較新的技術水平還需要一定時間,目前并不能算作是一個威脅,IMI此番在華建廠進行本地化,更是對其傳統的競爭對手,一些中小型的進口閥門企業,形成更大的競爭力。

Roy還提到,IMI此次投資、國產化之后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完善的供應鏈,彌補其在全球市場中中端部分的產品空白。

能源結構調整契機

占據全球近50%以上核電廠關鍵閥門市場的IMI在2012年就和上海自儀股份(600848.SH)建立了合資廠,但同樣受限于福島事件之后全球核電市場的大面積停擺以及新廠許可證的取證流程。不過Roy向記者透露,和自儀的合作仍然在按部就班進行,有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拿到核電新廠許可證,有能力拿訂單。

“福島事件后,全世界擁有核電廠的政府都把安全等級提到新的高度,帶動了技術改造,我們的設備也在積極投入改造,現在全球核電廠安全升級的工作基本完成,中國政府最近也宣布投建新核電廠,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在核電方面的發展。”Roy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10年,IMI認為中國的新建核電廠可以占到全世界的40%以上,并且如果一切順利的話,IMI認為中國未來每年新建核電機組為4到6套。

而除了核電,天然氣也是IMI看好的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一大領域。

“在新建項目訂單方面,油氣行業其實是油有問題,氣的市場是好的。我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投入天然氣。”Roy告訴記者,IMI在天然氣市場中,從天然氣的液化過程、終端接收站、天然氣的汽化以及應用,例如聯合循環的發電廠等領域都有很多技術運用。“例如天然氣的液化中需要壓縮50倍,這個過程中能否迅速關掉閥門非常重要。”

實際上,傳統的火電、油氣市場也蘊藏著很多機會。

在新電廠方面,IMI正在幫助一些中國企業開發一些新電廠,目前大部分電廠的能源轉換率在45%左右,而華能等電廠就希望把能源轉換率提升到50%以上。

而在老項目上也有很大的改造市場。

“現在的工廠,包括油氣和電力,真正在乎的是能源效率的問題。目前中國廠房大修周期通常是12個月,國外設備則是四年半,國內其實現在必須把大修周期延長,這樣就對設備提出更高要求,而我們改造的業務量也會不斷上升。”Roy告訴記者,IMI目前在華的三個工廠中,專注石油氣備件和維修的工廠增長情況非常樂觀,今年茂名、武漢和燕山都有大型的改造項目。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