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沒有置身于經濟“新常態”之外,尤其在今年,電源行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整個市場面臨分化的局面,“大開大合,繼而大破大立”,電源行業也逃不過這種周期性規律性局面,到底是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還是電源行業自身進入到了大破大立的關口,記者深入行業,探究電源企業發展現狀。
從市值數據上來看,整個電源行業依舊延續了以往的高增長,據《中國電源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目前電源產品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則超過30家。尤其是部分廠家依舊保持了相當不錯的業績增長,在新的市場和業務領域斬獲不錯戰績。
破立之下電源廠家生存幾許?
“除幾家品牌企業外,90%以上的電源企業在今年應該都是非常煎熬!”領冠半導體總經理廖玉柱直言不諱表示,長久以來低價無序的競爭環境下,行業標準規范和誠信的缺失成為市場遇冷導火索!作為整個產業鏈上的“心臟”,電源行業也迎合了市場的頹勢,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面臨著嚴峻的市場倒逼局面。
在此前市場利好面的催生下,資本一哄而上擴大生產,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影響深遠。“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為了拉到客戶很多人都開始拼服務、拼貨款周期、拼佘、拼價格”,有行業人士認為,電源行業集中度較低,標準不規范,這種無序競爭和過剩產能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利潤率。
進入下半年,行業三角債問題泛濫,在這條充滿風險的債務鏈條上,許多電源企業也深陷其中,正常生產秩序受到影響。
影響不止于此,由此衍生的信心問題更為值得關注。在企業面臨現金流緊張的經營狀況,迫切需要融資時,銀行緊縮以及供應商恐慌加劇了看空情緒在整個行業的蔓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缺乏信心加上企業自身管理原因,行業很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發展氛圍,跑路和倒閉新聞形成風潮。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在實際運營中,一些短視行為對企業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深圳知名電源企業因受困于生產、價格等因素,再加上政策引導,將部分生產基地遷往一產業配套并不成熟地區,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材料、技術、信息的缺乏,再加上長途運輸成本,產品交貨周期被嚴重拉長,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
因此,我們認為,伴隨著行業轉型和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的情況可能更容易發生。
調整之中電源廠家作何規避風險?
如前面所言,造成行業一些怪相的因素到底是受困于整體經濟趨緩還是面臨產業轉型前的迷惘?事實上,整個電源市場的增長仍很可觀,尤其是LED電源市場的釋放占據了整個市場大部分增量。尤其在無數變量交織的境況下,電源行業也許更該思考自身前進的方向。
德力普總經理吳杰提出,“大開大合,繼而大破大立”之周期性經濟平整局面,與國家結構性發展和升級互相關聯。企業應該在“破立”中準確尋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認為,“如不能以規模取勝,則只能在細分市場精耕細作”,那么企業到底應該如何規避轉型之中面臨的風險,及時作出相應適時的調整。
“最好的規避應該是有所專注,有所調整”,中恒派威運營總監文仕認為,“技術是驅動成本改善及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可靠性質量是市場應用的核心保證,企業應該在研發與制造上一如既往地專注”,同時,“不應固守已有的渠道和出路,向新技術向細分市場要增長”。文仕表示,除在產品和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外,保持企業財務健康度和長遠戰略性對自身下一階段發展也尤為重要。
廖玉柱認為,尋求出路應首先反思現狀,當前不良的市場環境是LED從業者造成的,就應該首先規范LED從業者的行為與意識,包括質量意識和法規意識,“真正的質量檢測標準是應該應用到實際產品檢測上的,而不是僅僅流于形式,行業的新面貌需要一系列電源標準法規的認真執行”。
我們在談規避風險時,更要談出路。企業突圍需要尋求藍海市場,而不僅僅囿于已經趨緩趨窄的傳統業務,今時今日,傳統市場、傳統渠道已基本被大企業所占據,擁擠的市場顯然已經容納不了更多的企業增長。
尋找方向有哪些藍海市場?
迷??偸前殡S著機遇,電源市場中更多的藍海領域開始逐步顯現。
明緯(廣州)總經理任翔認為,尋找藍海市場包括拓展新的市場領域,在國內需求減弱的情況下,適時發展國外市場非??扇?。明緯在部分電源企業增長緩慢的情況下依托國外市場仍實現較高增長;而在國內市場,避開低迷的路燈市場優先工礦燈等,發展品類集中可大規模生產的產品市場,降低成本,實現增長。
德力普在確保現有兼容電子鎮流器應用和商業工程照明驅動應用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情況下,不斷培植智能物聯應用,吳杰稱之為“電源+”。藉由整合燈控設計和硬件驅動,進行標準統一工作,上下游協同,使得智能物聯成為其重要的業務增值部分。
文仕認為細分市場是電源未來可以依靠的重要市場,“國內電源市場的總量仍呈現出增長趨勢,但是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訂單資源已經顯現出不足”,他談到,“電源廠商要把準自己的定位,細分在一個市場或者是一條產品線,并且把細分的領域做透做專,把量做起來,這樣機遇會非常大”。
結合一整套照明解決方案,電源廠家在特種照明、綠色照明、農業照明等領域都可有作為。
在市場上打通電商渠道及在技術上融入智能化是否是電源廠家重要的一根“稻草“?
數據顯示2014年網購照明產品市場規模在所有銷售通路中占比為14.4%,似乎電商已成為LED照明企業創收的重點渠道。然而,毅寧亮照明董事長劉遠貴早前在微博上道出了電商行業的內幕,“LED照明電商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位置,80%的企業在虧損,10%的企業保本微利,賺錢的企業不超過10%。”。
并且,照明電商以消費終端的成品燈及光源的銷售居多,芯片、封裝、電源等“半成品”所占比例甚少,對于作為配件領域的LED電源企業,電商是否是開拓市場的新出路?
電商令電源價格探底?
“大勢所趨”是眾多LED電源企業對于電商未來發展前景的形容。中恒派威運營總監文仕表示,“電商為銷售提供了新的平臺,是銷售渠道的重要補充,但根據電源應用對象不同,電商效果可能會表現出差異。”
相對來說室內小功率電源在電商渠道或更具優勢,而室外大功率電源對于產品質量要求較高,注重安規能效等標準,未必能適應以低價競爭為主的電商渠道的“土壤”。
從應用市場來說,電源應用于國內或是國外市場,電商效果有偏差,目前不少電源企業選擇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等外銷電商平臺大量投入,“對于電源企業來說電商平臺更合適外貿業務。”金興科技國內銷售部總監歐陽學鋒表示。
“但是電商可能帶來整個行業量的增長,同時也會是讓價格再次探底,行業更加混亂。”領冠半導體照明廖玉柱認為,電商對于驅動電源企業不太接近,因為這算是個半成品,并不是給消費者直接終端使用的LED燈具成品。于電源企業而言,可通過提供最具性價比的產品給燈具客戶,間接發力,讓他們在電商這條道路走得更加堅強、更加有力。
垂直電商模式值得嘗試
另外,隨著消費形態的變遷、移動互聯技術的升級與變革,未來電商不是單純的線上平臺,而是線上線下整合交互的細分市場的垂直平臺。
結合廣州國際照明展、法蘭克福燈飾展等專業展會資源的“會展+電子商務”垂直電商平臺——阿拉丁商城近來備受矚目。
德力普總經理吳杰分析道,由于受到“大眾創業”和“互聯網+”引導,企業“無互聯不創新”,但綜合來看企業的電商大同小異,只是應用“企業+互聯網”的B2C模式。實際上淘寶、京東的成功是很難復制的。“我倒是覺得阿拉丁目前的B2B甚至是B2小B的模式值得嘗試,因為它在原來電子行業的供應鏈采購和金融模式有比較成熟的應用。”
“阿拉丁電商平臺不管未來成功與否,對行業影響力肯定會很大。”明緯(廣州)總經理任翔對于正處于上升階段的阿拉丁商城亦十分看好。
電商平臺雖已趨向穩定,但企業實現盈利并不易,未來照明電商20%的強勢品牌將占有80%的市場份額,在品牌、銷售渠道方面具有極大優勢的企業和特色化的企業或脫穎而出。而且電商平臺對于價格戰加劇作用無法忽視。
對于在試水電商的電源企業必須做好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除了要有前期的持續投入、明確的市場定位外,還要做好供應鏈及庫存管理。
智能化電源市場一場美麗的泡沫秀?
現階段智能化現已貫穿LED產業鏈上中下游,成為各企業爭先開發的重點產品。尤其是作為智能照明核心部件的LED電源,更可謂是無智能不電源,許多廠家將智能化電源作為新的增長動力。
同時,商用LED照明市場的爆發帶動了智能電源的銷售,據估算,2015年中國LED照明智能電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億元以上,連續三年保持爆發式增長。
然而事實是,智能照明產品的熱度僅限于各廠家之間,消費終端則不然,而且真正從智能市場獲利的企業屈指可數。電源智能化市場會否只是一場泡沫?
新的方向無智能不未來
“無智能不未來!”德力普吳杰認為電源是各種智能控制的中樞心臟,它的應用和拓展可以十分豐富。未來的電源肯定是朝智控化、可拓展性、智慧交互方向發展,這需要一個過渡階段和消費驅動,一旦啟動將會由更多的企業投入到研發,應用和推廣。
科谷電源總經理李錦紅表示,智能照明是驅動電源的延伸,從驅動部件延伸為控制部件。對驅動電源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風口。智能照明目前都還沒有起量,因為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還沒有整體發力,成本以及客戶接受度等問題的解決尚需時日。
領冠半導體廖玉柱亦認為,不管是上游還是下游,還是中游,智能化照明是一種趨勢或者說是一種既定的方向,只是現階段技術未能突破的情況下成本依然很高,產品無法市場化。
未來的照明方式和模式將不再局限于目前現有的,會有更多的、更人性化、更高能效的照明形式出現,營造出一種嶄新的光環境。PowerintegrationsLED高級產品市場經理AndrewSmith表示,“LED電源技術亦必須順應此發展趨勢,朝著更高能效、更輕、更薄、智能控制的方向發展,數字電源技術將是未來LED電源技術主流。”
兩極分化按需發展
萊福德光電研發總監朱俊高表示LED的智能化一定會歸入到物聯網的體系里,但未來應該是兩極分化,一是智能化、高質量的道路,另一個是朝普通化、低成本的道路。當智能化電源完成產量突破且標準化程度提高,這方面產品體現的價值相對高一些;而類似在傳統的應用方面,在要求并不高的場合,可能對電源成本要求比較低,這部分的應用不一定會走智能化的路子,選擇簡單的低成本道路更為合適。
與眾多企業相反,明緯電源雖也將智能化電源作為一研發方向,但任翔坦言,“我不傾向于把智能加入到電源里面,一是增加了電源本身的成本和難度,二是有問題也說不清,智能調光本身或者電源分不清。將來智能及電源是否結合在一起,還是要看它的發展趨勢。”
無可否認目前智能化電源產品推廣緩慢正是成本高昂及技術粗糙造成,正如智能手機,雖然產品成本增加數倍,但是其帶來的產品附加價值遠高于成本價值,普及迅速展開。如何在本已成毛利極其微薄的電源產品內切入高成本的智能元素,并真正盈利是企業未來研究方向。
“智能電源的需求取決于智能照明市場的發展,電源在智能照明系統里面的作用就是接受信息指令執行控制及驅動的核心部件。”中恒派威運營總監文仕肯定了電源在智能照明中的中樞作用,“智能照明只要在發展,智能電源就不會是泡沫。”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