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技術差距制約中國機器人產業 外企占優勢

時間:2015-09-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中國國產機器人應用數量從2012年的約3000臺上升到去年的1.5萬臺。同期,外國企業生產的機器人應用增長始終較低,從2.2萬臺增至4.1萬臺,但仍在中國制造業工廠里占據主導地位。

在中國東北港口城市大連郊外某大展廳內,輕微嗡嗡作響的機床和細長的機器人手臂,代表著大連機床集團對中國制造業未來自動化的構想。但細看過后會發現,大多數機床的控制面板都印有日本發那科或德國西門子的標識。這些進口的控制系統象征著中外工業自動化企業之間的技術差距。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中國國產機器人應用數量從2012年的約3000臺上升到去年的1.5萬臺。同期,外國企業生產的機器人應用增長始終較低,從2.2萬臺增至4.1萬臺,但仍在中國制造業工廠里占據主導地位。政府補貼刺激中國機器人企業在兩年內從200家激增至815家左右。

來自深圳的業內資深分析師王保民稱,這些企業中最多只有30家進行過重要研發工作。“一些企業可能不是靠技術實力,而是靠關系獲得補貼,”他表示,“我擔心機器人行業會步中國光伏行業的后塵。”

對于中國機器人企業激增,外國同行至少目前還保持著樂觀態度。ABB(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顧純元對中國企業的威脅不以為意,他說ABB擁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大連機床集團總裁馬俊慶也坦承中外企業在相關技術方面存在“明顯差距”。但他表示其公司僅進行了3年的機器人手臂生產,希望能分別在3年和5年內趕上日本和德國競爭對手。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