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成本在企業生產成本中比例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開始關注“機器人”產業,選擇轉型升級之路。不同種類的“機器人”設備的出現,正在對包括餐飲、飲料生產在內的食品行業帶來影響,對解決行業中人力成本不斷升高的現狀起到了積極作用。
機器人有助餐飲行業標準化建設
從能刀削面的“奧特曼”,到能送菜傳菜的“萌妹子”,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開始進入餐飲行業,并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早在2010年就有關于餐廳采用機器人烹飪的報道出現,此后的一年中,長沙、寧波、上海、濟南等全國多地都出現了有餐廳使用機器人的新聞,出現的形態基本以送菜機器人為主。
以寧波某餐廳所用機器人為例,機器人單臺造價6萬元,壽命約5年,一次充電可以工作8個小時。中國經濟網記者計算后發現,每臺機器人的月使用成本費用僅1000多元,這對于在“北上廣”等用工成本較大地區的餐飲企業來講,很有誘惑力。
這些送菜機器人的出現不僅為企業降低人工成本起到了積極作用,還意外地獲得了年輕消費者的認可,有利于率先使用的企業擴大消費群體。安徽合肥的一家機器人主題餐廳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前來消費的則以家庭和年輕人群體為主。“以機器人的形式做餐飲,可以節約人力成本。”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機器人執行任務的能力更加準確,相信未來的家庭會更多選擇機器人來代替人力。”
另據媒體綜合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消息,相比較于上世紀,如今的餐廳后廚出現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隨著最低時薪標準的提升,美國越來越多的餐廳偏向于選擇機器人。而機器人也因其高準確度、高時效和低成本廣受歡迎。
除了為餐廳節約人力成本,機器人在餐飲中的普及還對餐飲產品標準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烹飪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早些時候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餐飲機器人的專業稱呼為烹調用機械設備。目前此類設備除了可用于前端服務的“機器人”,后方烹飪設備還可以炒出包括宮保雞丁、熗炒圓白菜、酸辣土豆絲等三十余種菜品,而且保證了菜肴優秀的口感和味道的一致。
他表示,此類產品的優勢在于復制力強、生產速度快,適合菜式種類固定、客流量大且用工成本高的餐企選擇。此外,烹調用機械設備的普及對企業在生產環節把控、菜品標準統一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馮恩援還表示,機械設備的普及應用,在未來還將帶動餐飲上游原料環節的標準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