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的天津,長期以來,以制造業為經濟的重要基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發揮自身這一比較優勢,實現“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角色定位,做強天津制造,打響天津品牌,是擺在天津面前的一個艱巨而迫切的任務。
發揮比較優勢再現“天津輝煌”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今年第一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占天津全市GDP的比重仍達35%以上。天津工信委主任李朝興說:“制造業始終是拉動天津市GDP增長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發揮天津制造業歷史悠久、門類齊備的優勢,再現“天津制造”的輝煌,一直是天津人孜孜以求的目標。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天津已經擁有全部制造業的31個大類,形成了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等8大優勢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更是異軍突起,產值達3618.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9%。
然而,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比重高、升級任務重,同時新產業培育不足,增長點不多,也是不爭的事實。據了解,石化、鋼鐵、有色、建材、輕紡等占天津市工業比重仍超過50%,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僅占1/3。因此,天津的當務之急是加快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努力探索一條在新常態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李朝興說:“天津將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國家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定位,對接《中國制造2025》,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借鑒德國工業4.0的經驗,形成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化和個性化生產與服務性需求相結合的產業體系。”
為了徹底實現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在高端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天津確定了“以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切入點”,打造“天津制造”升級版的路徑。為此,他們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3D打印和新能源汽車3大新技術為方向,推進互聯網向工業研發、設計、生產等領域融合。
實現多點突破續寫“時代傳奇”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推出,為天津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又一個重大歷史機遇。
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說:“要把天津的功能定位放到區域整體功能中去謀劃,承擔起天津在協同發展中的歷史任務。”于是,一份詳盡的《天津市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隨即出臺。今年年初,天津編制出臺了18個重點產業發展3年行動計劃,這其中有11個屬于高端制造和新興產業。按照這一計劃,經過3年培育,天津高端制造業和新興產業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李朝興介紹說:“目前,這18個重點產業已儲備了600余個項目,總投資6300億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續寫“天津制造”的“時代傳奇”,關鍵詞就是“創新”。天津市去年工業企業專利申請量突破4萬件,專利授權量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比率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70%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也得到加強,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4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1家。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得到實施,真空分子泵、納米手機芯、超深水半淺式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等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產品相繼問世。
為了構建一支與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相適應的規模宏大的人才隊伍,天津市近年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創新舉措,如鼓勵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攜科技成果來津實施產業化、實行創新創業團隊整體積分落戶的傾斜政策、發展應用技術型大學和推進應用型學科建設、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等。“讓緊缺人才、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使天津成為各類創新人才的匯聚之地。”這是天津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重要支撐,也是“天津制造”續寫“時代傳奇”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