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推動北京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發展,北京市科委組織召開專家研討會,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副主任鄭煥敏出席,來自北航、北理工、北大、中科院自動化所、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位專家參加研討。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將機器人產業作為我國制造業重點突破發展的領域之一。北京在人型機器人、操作系統形式化驗證等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特種機器人、醫療健康服務機器人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智能機器人從研發到生產的創新鏈。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技術,對發揮首都創新資源作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研討會上,專家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和“十三五”規劃制定等工作,結合北京市科委發布的《關于促進北京市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的意見》(京科發〔2015〕286號)進行了討論。
市科委發布的上述《意見》指出,北京市將充分發揮首都科技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智能機器人技術發展,不斷提升制造業裝備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服務制造強國建設;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以突破關鍵技術為核心,以提高產品設計、研發及制造能力為支撐,推動新產品開發以及新應用領域開拓,進一步提升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水平;營造發展環境,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標準規范,加強資源共享,努力形成良好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體系,為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到2020年,北京掌握一批國際前沿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研制一批關鍵零部件,形成完善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體系,支撐北京智能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北京具有發展服務機器人的優勢,應著力于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人機共融、人機安全、人工智能、微納設計制造等相關前沿基礎研究;二是立足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定位,加強智能機器人的國際合作、京津冀協同創新、工業設計與制造中心建設,推動形成相關服務模式,促進成果轉化落地;三是以應用帶動技術進步,探索研究科技成果的應用模式,推動醫療機器人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生活。
閆傲霜指出,智能機器人是首都未來科技發展重點布局的方向,感謝專家為北京市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的貢獻。下一步要在前期布局的基礎上,做好“頂天”“立地”的工作。“頂天”要更加宏觀前瞻,如類腦計算、人工視覺等技術可直接應用于機器人以及智能駕駛等領域,多領域交叉融合、互相促進發展。“立地”是促進成果轉化應用,探索類似“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新型組織機構,利用北京在裝備技術和服務方面的優勢,培育市場,主動吸引其他地區優勢企業,在京津冀合理布局,形成良好配套能力,從而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端發展。
就在不久前,北京市科委還發布了《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腦科學研究”專項實施方案》(京科發〔2015〕416號)。北京“腦科學研究”專項將依托首都腦科學研究優勢,從“腦認知與腦醫學”及“腦認知與類腦計算”兩方面進行布局。著力突破腦疾病領域關鍵技術,盡快實現成果轉化惠及于民,提升人民腦健康水平,并推動類腦計算機芯片研制取得突破,實現類腦智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腦認知與類腦計算”的重點任務是建立四大類腦計算研究平臺,營造類腦計算的基礎研究環境,為實現認識腦、模仿腦的目標,建立從基礎元器件到整機系統的完整技術體系,搭建大腦解析仿真平臺、認知功能模擬平臺、神經形態器件平臺、類腦計算機系統平臺等研究平臺。
此外,還將研制兩類類腦計算核心芯片,掌握類腦計算技術主動權;實現三類典型類腦智能應用,在大規模智能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