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是產業,核心是工業。作為國家中長期戰略層面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業2025”規劃緊密關聯。據悉,西安市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上,雖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總體上看,離總書記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業內稱,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必須依靠“西安制造2025”來支撐。
推進“一帶一路”應突出戰略重點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除了地緣政治、能源安全、反恐維穩等外,還有國內化解產能過剩的考慮。即通過“一帶一路”戰略,釋放國內過剩產能,短中期瞄準中亞、東盟等。“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是中國資本和產能合作的戰略載體,如高鐵、核能裝備等,具體支撐的是亞投行和絲路基金。
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看,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已達1029億美元,即將與引進外資1196億美元持平,標志中國即將成為凈資本輸出國,進入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新階段。
“一帶一路”戰略及具體支撐的“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至少釋放了這樣一個重大信息,中國宏觀經濟將面臨重大轉折:其一,開始實現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角色轉換;其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引進外資為主轉換為對外投資為主。這充分表明中國將起到引領世界經濟的作用。
因此,“一帶一路”戰略既包括“請進來”,又包括“走出去”戰略。鑒于我國各省區、市與“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重點是“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側重資本輸出??傊獙?ldquo;高水平引進來與大規模走出去”有機結合。問題在于,不同區域、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二者結合的比重是不同的。對欠發達西部地區的西安市而言,今后一個時期引進外資可能還是重點。西安開放戰略重點的具體把握是:對東南沿海以招商引資為主,對“走西口”的中亞、西亞等,以對外投資為主;對發達國家以招商引資為主,對發展中國家則以對外投資為主;短期以招商引資為主,中長期則以對外投資為主。
應把握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方向
回顧兩年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西安市更多側重“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績效顯著,但對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加快西安經濟發展則重視不夠,呈現側重“一帶”戰略的單邊走向。
而周邊的寧夏,突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這兩大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中國(吳忠)清真產業園和國際清真食品博覽會兩大品牌。在戰略方向上,“一帶”上主打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市場;“一路”上主打東南亞的東盟國家市場。“一帶一路”戰略呈雙向出擊態勢。
寧夏經驗對我市的啟示: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就必須開闊視野,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在繼續強化“走西口”的同時,必須盡快開辟東盟國家市場,實施“一帶一路”的雙向戰略。
從開辟東盟市場的可行性分析,東盟國家蘊藏豐富的油氣資源及礦產資源,其勘探、開發、加工、再加工,急需技術裝備及能源裝備武裝;東盟國家基礎設施長期落后,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重卡等工程機械;東盟國家農業比重較大,也需要大量農業機械裝備…而裝備制造業是我市最大的優勢產業,特別是能源裝備,完全能夠與東盟國家的現實需求實現對接,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我市開拓東盟國家為主的“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勢在必行,急需進入我市的高層決策。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依靠“西安制造2025”來支撐
“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是產業,核心是工業。作為國家中長期戰略層面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業2025”規劃緊密關聯:“一帶一路”強化了“中國制造2025”的對外開放,“中國制造2025”實施落地空間之一在“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又需要“中國制造2025”提供技術和產業的強力支撐。具體到“西安制造2025”,能夠促進我市產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走出去”跨境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能提升我市在境外合作設立“長安·中亞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大大提高園區的產業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能支持我市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同時“西安制造2025”也對我市外貿、外資、外經為主的大經貿戰略,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
大力推進《西安制造2025》,我市和全國一樣,同樣需要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首先,需要將我市制造業家底摸清楚,即在技術結構層次,摸清我市制造業現有的企業哪些是工業2.0?哪些是工業3.0?哪些是工業4.0?三者各占西安制造業多大比重?只有在此基礎上,產業政策才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可能分層次、分階段、分重點地推進《西安制造2025》,也才可能奠定“一帶一路”戰略的產業基礎。
加強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基礎性研究
西安市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開發區制定相關工作方案,時序上具體包括依次推進的五步:
——對中亞各國進行市場需求調研,主要包括:①投資環境:投資硬環境,如基礎設施。投資軟環境:如招商引資政策,優惠政策,法律法規,貿易保護狀況(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文化習俗,土地價格等,為企業“走出去”提供。②市場需求結構:摸清中亞各國對我市的產業需求,嚴格講,必須是細化到小行業乃至具體產品的市場需求。
——梳理自己的家底,即摸清西安的供給結構,這也要細化到小行業乃至產品的供給,看我市有哪些產品供給能與中亞國家的需求結構實現對接。
——研究制定“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
——在研究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編制“一帶一路”總體發展規劃及專項規劃。
——在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基礎上,制定“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
國家在“一帶一路”規劃草案中確定的目標是:2年-3年夯實基礎,打開局面,10年左右重點突破,實質推進。顯然,國家關于“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立足于中長期。但“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和實施一年多以來,我市各級政府、準政府(開發區)的工作方案時序上,紛紛編制規劃,制定實施方案,但編制規劃的基礎和依據——發展戰略,卻研究滯后,致使編制的規劃缺乏科學性、長遠性和可操作性,這是一個全局性的偏差。戰略是“研究”,規劃是“編制”,只有在戰略研究的堅實基礎上,才可能科學地編制好規劃。既然“一帶一路”是一個關乎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大戰略,那么基礎性的戰略研究必須要“補課”。希望能引起各級決策者的足夠重視。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