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立達電梯生產車間里,送料機器人將待焊的組件放穩后,一旁的焊接機器人立即伸出手臂,一陣亮光閃過,一套成型的組件便被送到下一工序……整條流水線,只有一名工人在操作計算機。奧立達電梯公司利用搬遷至楊村橋新廠區的契機,斥資近3億元,新建了9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廠區,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機器換人”的形式實現自動化生產。
把一塊鋼板變成一體的電梯門板,需要多少時間?一分鐘,而且無需人工操作!這是記者在奧立達電梯門板自動生產線車間親眼目睹的一幕。機器手與自動化設備無縫對接,將原本制板過程所需的十多道工序融為一體。車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自動生產線只有預上料需要人工作業,其他工序全部由設備自動加工完成。如果按傳統工藝生產,制板過程至少需要30人以上,如今有了這些“機器手”,只需點點鼠標,三四個人就能輕松搞定。
轎壁和壓制也是電梯生產的重要工序。采用自動生產線后,轎壁生產作業人員由8人減為1人,物料搬運由4次到現在的無需搬運,電能消耗由76千瓦時降到47千瓦時,占用空間由610平方米縮至295平方米;壓制生產作業人員由原來的5人減為1人,轉運次數由原來的3次到現在的無需轉運,電能消耗由45千瓦時降到16千瓦時;門套自動生產線產品加工精度保持在±0.05毫米。
無論是門板自動生產線,還是轎壁自動生產線、門套自動生產線,對于奧立達電梯而言,都是電梯生產的徹底革命。“此次‘機器換人,的應用推廣,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工業制造的新時代,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網絡信息傳遞為基礎,可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提升核心競爭力。”奧立達電梯公司董事長沈子恒說。
奧立達電梯今年還試點推廣了物聯網監控系統,即在已運行使用的電梯上安裝專用軟件,通過這一軟件,電梯不管是上行、下行還是開門、關門,都能在公司終端監控系統上看到。電梯一旦出現故障,維保人員即使沒有接到報警也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
一系列“機器換人”的舉措密集實施后,奧立達電梯發展的目標也更為清晰,那就是打造“智能化工廠”,讓奧立達電梯成為中國電梯的一線品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