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鋼鐵產業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在產能過剩、需求放緩、庫存上升、利潤微薄等不利形勢下,國內鋼鐵企業紛紛尋求“發展副業”的方式以求擺脫主業發展困境,這既是當前形勢下的無奈之舉,也是鋼鐵行業在此情勢下尋求轉型升級的訴求。
鐵礦石是鋼鐵企業最大的生產成本,國內鋼企對鐵礦石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這也是中國鋼企遭受低盈利之困的重要原因。而從鋼鐵行業下游產業來看,市場需求減少、產品技不如人,也是促使鋼鐵企業轉向“錢景”更好的非鋼產業。
也正因為此,一些鋼廠開始選擇將部分精力轉向更賺錢的非鋼產業,以解決目前面臨的盈利尷尬。畢竟與通過技術積累和創新來比,介入一些深加工、相關金融以及新興產業可能收效更快。
鋼鐵企業發展非鋼產業,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可行途徑,發展非鋼產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現實意義:
其一,促進鋼鐵主業提高競爭力。發展非鋼產業,可提供就業機會,分流主體人員,打破鋼鐵企業單一經營、同吃鋼鐵飯的格局,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通過精簡機構和人員,減少管理層次,提高工作效率。這一切有利于鋼鐵主業輕裝上陣,集中力量,搞好生產經營,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其二,提高資產利用率。在多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多數鋼鐵企業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形成了大量的非經營性資產和閑置資產,通過發展非鋼產業,開展多種經營,把這部分存量資產盤活,使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其三,提高抗風險能力。通過發展非鋼產業,提高抗風險能力。發展非鋼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使鋼鐵主業和非鋼產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可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其四,培育靈活的經營機制。目前,鋼鐵企業發展非鋼產業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管理體制的落后,其次還有勞動力成本高企,資金短缺等問題。同時,鋼鐵企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優勢如品牌優勢、資源優勢以及人才優勢等,這將為鋼鐵企業拓展非鋼產業鋪平道路。鋼鐵企業通過發展非鋼產業,培育靈活的經營機制,在非鋼系統可采用承包、租賃、合資、股份合作以及民營化等多種形式搞活經營,增加效益。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