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從榜單中看,中國制造業總體呈現“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發展”的特征。
制造業內部分化明顯
數據顯示,2015中國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5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9%,但增速下降8.4個百分點。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分析認為,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制造業規模逐年擴大是必然的。而規模增長幅度下降,表明中國制造業企業在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而一度發展緩慢之后,正在緩慢走出陰影。
在500強榜單上,制造類企業共有266家,與上年相比增加了6家。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內部出現了明顯分化,重化工的特征逐步減弱,先進制造業數量有所增加。其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類企業減少了5家,而代表現代先進制造業發展方向的裝備制造企業增加了2家,醫藥制造業增加了3家。
入圍2015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企業中,前10名企業營業收入總額與資產總額分別為6.5萬億元和5.9萬億元,后10名企業營業收入總額與資產總額分別為690.3億元和593.6億元。“2015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在規模上的個體差距仍然很大,多年來這種差距始終存在,短期內無法改變。”王忠禹說。
從盈利情況看,利潤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數企業,虧損企業數量及虧損額均出現大幅度增加。在制造業500強中,實現利潤最多的前5個行業分別為汽車及零配件制造業,煙草加工業,通訊器材及設備、元器件制造業,石化產品、煉焦及其他燃料生產加工業和家用電器及零配件制造業,這5個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占制造業500強利潤總額的44.09%。
中國制造業:在發展中轉型 在轉型中發展
服務業中銀行一家獨大
在2015中國企業500強中,服務業企業共有151家,比上年減少了6家。但服務業在營業收入與利潤中的占比進一步上升,部分現代服務業領域上榜企業數量有所增加。
其中,互聯網傳媒與商務娛樂服務企業增加3家,銀行業增加2家,其他金融服務、醫藥銷售、航空運輸等行業各增加1家。
具體來看,2015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分布在37個行業中,營業收入總額達25.2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幅連續3年高于制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長速度。該趨勢與當前我國加速從以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轉變相契合,符合從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轉變的方向。
從經濟效益指標看,我國服務業企業利潤過度向某一行業集中,企業盈利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服務業500強的利潤過度向銀行業集中,是榜單反映出的另一個問題。在服務業500強中,銀行業有41家,占500強企業數量的8.2%,而銀行業的利潤13236億元,占服務業500強利潤的67.62%。“這個特征10年前就有,近幾年愈加明顯。”王忠禹說,2009年銀行業利潤占500強利潤的58%,近6年中呈現上升態勢。“銀行業一家獨大,與我國一直以來的間接融資為主有關,但在經濟形勢低迷時,銀行業利用其資金優勢獲利值得商榷。”王忠禹表示,這些本該由更多企業享有的經營利潤被銀行業占據,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實體經濟的競爭能力。
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在2015中國企業500強中,共有5家互聯網企業上榜,分別是京東商城、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集團公司,以及IT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浪潮集團。京東、騰訊、阿里巴巴、百度4家企業的營收增長率都保持高速增長。凈利潤則參差不齊:騰訊和百度保持快速增長,京東虧損增加,阿里巴巴集團凈利潤大幅下滑,浪潮集團則穩定成長。不過,只有幾家互聯網企業上榜,也凸顯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
在世界企業500強榜單中,現代服務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信息科技產業上榜企業數量長期以來呈現增加的趨勢。例如,在2015世界500強中,美國大企業分布在半導體電子元件、包裝與容器等27個行業中,而中國企業仍然集中在船務、房地產、紡織、工程與建筑、工業機械、建材與玻璃、貿易、能源等行業。
“中國企業在重化工特征突出的行業更占優勢,美國企業則在現代服務與技術性產業更占優勢。顯然美國大企業的產業分布結構更為合理、高級,中國大企業尤其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王忠禹表示,中國企業要做大做強做優,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既需要政府不斷完善有利于其成長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應該抓住國企改革、中國制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大機遇,深化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使企業煥發出更大活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子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