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康管理到掛號預約,從醫生問診到線上購藥,在各路資本的狂熱追逐下,互聯網醫療的服務鏈條可謂逐漸完善,但唯獨仍缺少醫檢一塊。
8月19日,阿里健康與銳珂醫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上搭建與影像診斷平臺。而在不久之前,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檢驗也宣布試水醫學檢驗業務“互聯網+”。隨著醫檢環節的切入,互聯網醫療全產業鏈閉環逐漸成形。
第三方醫檢欲貼上“互聯網+”
按照金域的設想,將醫學檢驗業務對接“互聯網+”,可以是B2C,也可以是O2O,還可以嫁接多元渠道,滲透多元服務。
據悉,今年金域檢驗已收購了一家名為“金埻”的互聯網企業,后者可提供上門采血檢驗服務。而該公司近日還與天貓網上藥店、GO健康商城合作推出了國內首個酒精基因檢測項目。
“O2O我們才剛開始起步,只是試水而已,也在開發相關的APP和網站。可以想象,以后例如一名痛風患者,可以直接電話預約上門抽血,在APP里了解尿酸的情況。”金域檢驗董事長兼CEO梁耀銘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上門抽血這個服務目前在國外非常受到患者青睞,免去患者奔波之苦。
此外,丁香園和春雨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公司的全產業鏈閉環布局,也開始試圖將醫學檢驗納入其閉環。
“目前和兩家公司都是在交涉階段,在‘檢驗+’的概念下雙方合作的空間較大。”梁耀銘表示,新一輪生命科學的發展給業界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金域也將依托檢驗這一核心業務與“互聯網+”大潮結合。
各環節仍處割裂狀態
如果有了第三方醫檢的加入,可以說,設備商、藥商、互聯網公司、醫院、第三方醫檢、支付平臺、保險等與健康相關的企業已悉數入場,業務涉及從健康管理到問診、檢查、治療、支付等方方面面。互聯網醫療的服務鏈條初步完善。
這是否意味著互聯網醫療要徹底顛覆傳統醫療?
方正證券研究所去年曾發布報告指出,互聯網醫療企業中,絕大多數尚處于服務于醫療的“獨立環節”的狀態。舉個例子,患者在A企業購買血糖儀和試紙條,測量完之后,去到B企業的糖尿病管理APP進行數據管理,然后再去C企業的醫患互動平臺問診,各個環節分割,不具備連續性。而所謂重度垂直,是指企業通過自建或整合某個細分疾病領域的一系列完整的醫療服務鏈條,從而達到消費者可以在一個企業的平臺上獲取一站式完整閉環醫療服務的商業模式。報告認為,“重度垂直”將成為互聯網醫療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沒有“之一”。
關注:誰是未來最強整合者?
事實上,很多巨頭都在醫療閉環服務上發力。如BAT互聯網巨頭不停地通過巨額資金進入各個垂直細分領域;又如湯臣倍健這樣的健康行業巨頭,參股倍泰、收購上海臻鼎、發起設立互聯網醫療子公司桃谷科技、與平安好醫生達成戰略合作、投資資女性APP“大姨嗎”……用自創的“組合拳”打得火熱。
也有另一種和國外較為接近的模式,就是由商業保險公司來整體推行遠程醫療項目。事實上,商業保險公司一直在醫療健康領域不停進行滲透,而借助互聯網醫療一東風,各保險公司的健康整合平臺也紛紛走向臺前。
今年4月份,平安披露了在這一領域的規劃,健康醫療產業布局將以健康管理、商保、醫保、信息為發展重點,搭建醫網、藥網與信息網三網合一,為用戶提供線上健康咨詢和線下相結合的健康醫療服務、藥品器械、電子健康檔案、醫保、商保支付等服務。為此,平安將構建醫生與醫療機構網絡、網上售藥平臺、云技術信息平臺等。
除了平安外,泰康、中英人壽健康平臺也隨后紛紛發布。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