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一份2015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下稱《藍皮書》)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不僅是因為其切中當前市場熱衷追捧新能源汽車的獵奇心態,更因為其間傳遞出一則“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美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的消息。
眾所周知,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起步較晚,源于近年來全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重視而逐步被政策所傾斜和鼓勵,由此才走上了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道路。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嚴格執行汽車限購、限行政策的同時,卻普遍對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大亮綠燈,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走出了一條純粹的政策市推廣路徑。
早在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就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此后,新能源汽車發展“不溫不火”地緩步前行,直到從2010年6月1日起,上海、長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新能源汽車才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間節點恰逢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積極響應大氣污染治理以及治理城市病的號召,普遍采用汽車限購+限行的行政措施,客觀上,政策對傳統內燃機動力汽油車的限制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騰挪了時間和空間。
從國家到地方層面相繼出臺包括給予高額補貼、對新能源汽車上路不予限行等措施,均試圖促進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升。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生產78499輛,生產量同比增長近3.5倍,銷售74763輛,銷售量同比增長近3.2倍。
實際上,政策的推動作用正越發明顯,其中國家明確加快布局充電設施,以及相關汽車廠商大量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上市,配合補貼政策等諸多利好,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正迎來井噴?!端{皮書》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6223輛,銷售72711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5倍和2.4倍。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
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或許將讓炙手可熱的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越做越大。然而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不得回避。那就是我國汽車市場發展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有著長久的汽車社會發展歷史,從自行車上的國家過渡成為汽車產銷大國,中國僅僅用了不足20年的時間,而從一直將新能源汽車置于神壇到如今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市場,中國僅僅用了不足5年時間,顯然,其間正醞釀著諸多待解難題。
比如,針對當前政策助推的純電動汽車,其電池穩定性和耐久性,以及續航里程和充電設施的建設等都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特別是廢舊電池的處理是否會帶來新的環境課題值得關注;又如,相較于純電動汽車,有著堪比傳統內燃機汽油車一般便利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可在數分鐘內加注燃料,并實現堪比傳統汽車續航的里程,其與純電動汽車作為兩大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如何選擇考驗著決策者智慧;再如,歐美等國大行其道的油電混合汽車在我國似乎遭到冷遇,大有直接跨過的態勢。應對環境困局,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一步到位至純電動還是按部就班逐步過渡,至今仍有討論。
因此必須正視的是,政策市推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尋求長遠可持續的發展,最終在能源和發展二者間尋得平衡,實現于環境無害,于發展有利的格局,我們還有很多待解難題,包括切實厘清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趨勢,以及如何在補貼等政策利好退出后,還保持高增長態勢,畢竟,產業的發展最終還須回歸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