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制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時間:2015-08-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還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是:經過10年的奮斗,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進入世界制造強國的行列。

“‘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創新驅動發展,主線是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最終實現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前不久,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在2015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指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實現制造業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周濟指出,當今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其根本動力在于科技創新。其中,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絡化進步和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根本動力。

一是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指數級的增長使信息設備變得更快、更廉價、更小、更輕,它還使得這些設備的性能提升到我們之前根本就無法想象的高度。不僅僅是芯片,還有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和產業都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態勢。這些信息技術及裝備的指數級提升和增長是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根本動力之一。

二是數字化網絡化進步。數字化和網絡化使得信息的獲取、使用、控制以及共享變得極其快速和廉價,產生出了真正的大數據,創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應用的范圍無所不及。因而,數字化網絡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根本動力之二。

三是集成式智能化創新。伴隨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和數字化網絡化廣泛而深入的應用,特別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作為共性使能技術深刻地與制造技術融合,一種全新的創新方法———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應運而生。這就成為就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第三大根本動力。

面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發布了“工業4.0”戰略,形成整個國家政產學研高度共識的發展藍圖。德國的“工業4.0”戰略,在德國乃至于全世界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深遠的影響。

智能制造: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突破口

周濟表示,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應該作為制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他認為應重點要從產品、過程、模式、基礎四個維度合力推進智能制造。

據悉,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機車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軌道交通機車歷經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數字化動車組的進化,目前正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綜觀機械產品創新升級的歷程,蒸汽機技術這一共性使能技術所帶來的動力革命曾催生出了“蒸汽一代”機械產品;電機技術這一共性使能技術所帶來的另一場動力革命則曾導致了“電氣一代”機械產品的產生;當今,數控化和智能化這一共性使能技術不僅使機械產品從“電氣一代”躍升為“數控一代”,并正在逐步向“智能一代”機械產品進化。

工業機器人是典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裝備,是新工業革命的重要內容。寶馬沈陽鐵西工廠,全面應用了機器人技術;三一重工數字化車間,生產泵車等工程機械產品,實現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智能生產,并建立可視化管控中心;西門子成都工廠實現了從管理、設計、產品研發、生產到物流配送的全過程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使制造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企業管控模式發展,可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各業務各要素的協同規劃與決策優化管理,不僅可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同時可大幅度提高制造效益、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催生了產業模式轉變或創新:一是從大規模流水線生產轉向定制化規模生產;二是產業形態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三是催生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模式。

通用電氣(GE)通過產品服務化實現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服務業的收入比例則從1994年的不足40%到2000年的60%以上。

“GE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的大態勢下,工業互聯網將包括機器、設備和設施群在內的工業網絡與先進的傳感器、控制裝置和應用軟件相連,將服務整合在內延展到了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延展產業鏈的同時,服務帶來了新的產業價值。”周濟說,“可以預見,‘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將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產生,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巨大的商機和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

周濟指出,新一輪工業革命對中國是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極大的機遇。

一方面,中國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中國的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德國已經實現了工業1.0、2.0、3.0,正在向工業4.0邁進。作為新興工業國家的中國,如果我們抓不住這次機會,在別人進行工業4.0的時候,我們還在進行工業2.0,就要在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就算實現了工業化,還是有可能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被遠遠甩在后頭。

另一方面,中國面臨著極大的機遇。我們要后來居上,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也就是要工業2.0、3.0、4.0同步發展。更為寬廣的技術選擇,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得我國工業化進程在時間上被大大壓縮。

因此,“中國制造2025”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發展策略。也就是10年規劃,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5~2020年),全面推廣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應用,部分行業和企業開展智能化技術應用的試點和示范。如,大力推進“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工程;第二階段(2020~2025年),大力推進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如,著力推動“智能一代”機械產品創新工程。

除此之外,實現“中國制造2025”要實施五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制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其中,最核心的是實施智能制造工程。

還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大力破除對個體和企業創新的種種束縛,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周濟最后指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加強國際合作。過去37年,中國的快速發展依靠的是改革開放。今后,中國要科學發展,更要依靠改革開放,實行更加積極開放的戰略,尤其要進一步加強與德國、美國、英國等世界各國的合作,共同迎接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共同發展更加先進的制造業,造福人類,創造未來。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