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耐得住寂寞,那是一種追求品質的內在的驅動力。學習德國工匠精神,學習那些在阿爾卑斯山脈里的中小企業,家族幾代人一輩子,靜靜地做著一個小零部件,一做就是兩百年。中國制造業萌發新的生機,關鍵是首先要克服快速增長的經濟帶來的浮躁心態,我們都浮躁慣了,沒有30%的增長哪叫增長?
機器人產業正在成為未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領域,《中國制造2025》綱要落地以及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加速,讓機器人產業再度成為熱點。在目前萬名工人用機器人數量僅為韓日德等國1/10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國機器人產業未來市場廣大,一方面寄希望于所謂的“彎道超車”則可能扭曲產業發展的方向。
產業大趨勢
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工業3.0)的特征是自動化,工業4.0實際上就是自動化與互聯網上的大數據的結合,變成全新的智能化制造的系統。2013年9月,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正式投產,這是繼德國安貝格、美國鳳凰城以后的第三個全球工業自動化產品研發中心。2011年至2013年,博世集團在華投資總額超百億元,并已在江蘇設立工業4.0實驗基地。
機器人應用正在成為中國制造業領域的新寵,也是工業4.0系統中的執行系統。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相關機構,對機器人的使用正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情。8月4日,美的集團宣布,將與日本機器人企業合作成立兩家機器人合資公司,分別生產、研發、銷售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正式進軍機器人產業。格力也宣布機器人已經生產完畢。
據了解,工信部組織制定的《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完成初稿,正處于修改完善階段,將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在輪胎、陶瓷等原材料行業、民爆等危險作業行業。
“從大方向上說,機器人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生活機器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工業機器人,主要使用在汽車、電子等制造業領域。”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行業預測,5年之后,中國的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而伴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連年攀升,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對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的需要逐年增加,已經是大趨勢。
從世界發達經濟體來看,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已經逐漸趨于飽和。工業機器人廣泛用于汽車、電子、裝備制造、化工、物流等領域。從萬名工人用機器人數量上看,韓國為440臺,日本為332臺,德國為273臺,全球萬名工人擁有機器人的平均數是50多臺,中國不足30臺,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燚認為,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入高成長期,2015年將達到6萬臺以上。201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資料顯示,當年中國共消費5.6萬臺工業機器人,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其中4萬臺進口,國產僅為1.6臺,不到應用市場的30%,即使是在這30%里面,中高端的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都依賴進口。而這樣的答卷還是由超過500家國內企業共同完成。
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在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聚集區深圳一地,就有超過200家機器人企業,但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和ABB四大頂級機器人公司卻占據了深圳市場的80%以上份額,深圳本土品牌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僅在10%至15%左右。
“中國機器人產業遠遠沒有形成行業領導者,與世界機器人四巨頭的差距巨大。”羅軍介紹。2020年,中國的機器人消費量將超過8萬臺,國內產品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現象短時間內不會根本改變。
“彎道超車”不可取必須耐得住寂寞
數量之外,在失去機器人產業第一輪發展先機之后,中國機器人如何應對未來產業變化,提前布局機器人2.0時代更為重要。中國在機器人行業的創新能力遠遠落后于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而眼下在機器人產業上所付出的努力,同樣存在著不合理的方向。
發展模式單一,缺乏戰略性與全局性,沒有看清機器人產業自身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沒有提早布局機器人產業2.0時代,還是沿襲傳統產業發展老路,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外機器人投資建廠,這一汽車工業曾經走過的“市場換技術”老路,正有在機器人產業重演的趨勢。
總有人想著要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但是要記住,‘彎道超車’不但違反交通法規,更容易導致交通事故。只有扎實練好做好基礎工作,從產業發展長遠角度考慮問題才是正途。
在世界機器人發展歷史上,實現超越的例子并不是沒有,但彎道超車這一論調則集中在中國機器人領域。
機器人最早出現在美國,1962年生產的第一臺工業機器人,開啟了機器人1.0時代。但美國并沒有較長時期引領機器人產業發展,反而是日本,通過購買美國機器人,采取模仿-消化-吸收-創新-再創新之路,到70年代中后期,日本機器人異軍突起,成為行業領導者。
業內人士介紹,在逐漸意識到之后,美國機器人產業正在收復失地,目前,美國谷歌機器人可以在不均衡的地面自如行走、可以爬樓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四個微創手術刀,幾乎壟斷了整個微創機器人手術領域,此外,美國的軍用機器人、宇航機器人,都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而在未來,美國憑借人工智能方面的重大技術突破,很可能將再次奪回世界機器人產業的頭把交椅,引領機器人產業2.0時代。
快速成長的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巨大壓力,一方面是日本、歐洲在行業內持續領先,一方面是美國再次崛起,但并不意味著沒有發展空間。“中國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下一輪產業發展的布局上,也就是智能機器人。”機器人只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將是與智能制造相結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需要不斷深化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融合發展。走出“小而散”的發展誤區,要將“機器人換人”與培育機器人產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出機器人2.0時代的中國聲音。
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表示,正在中國,做機器人產業必須耐得住寂寞,那是一種追求品質的內在的驅動力。學習德國工匠精神,學習那些在阿爾卑斯山脈里的中小企業,家族幾代人一輩子,靜靜地做著一個小零部件,一做就是兩百年。中國制造業萌發新的生機,關鍵是首先要克服快速增長的經濟帶來的浮躁心態,包括資本。政策的浮躁,我們都浮躁慣了,即使你用資本并購技術性企業,即便人家把上千道生產工序或者流程細節告訴我們,我們如果不沉下心來,太著急不按照標準來執行,也是做不出來好東西。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