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穿戴春天可期 傳感器瓶頸有望突破

時間:2015-08-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定義可穿戴設備的話,那就是:“一把連接人與智能設備的鑰匙”。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定義可穿戴設備的話,那就是:“一把連接人與智能設備的鑰匙”。可穿戴設備這一行業起步雖晚,但是發展卻異常迅速。然而,當談及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表現時,“尷尬”卻是最佳的形容詞。究其根源并非是相對高昂的售價,而是產品功能嚴重同質化。很多可穿戴設備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其所謂的“智能”設計成為雞肋,不僅沒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反而耗費了更多精力。那么,可穿戴設備企業路在何方?未來發展如何找準突破口?

企業十字路口冷思考:路在何方?

2015年已過半,可穿戴概念依舊持續火熱。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預計,可穿戴設備市場2015年將增長173%,總營收達到171億美元。可穿戴的“大時代”即將來臨。但是,可穿戴設備目前還只是“外冷內熱”,用戶接受度并不高。這個行業還被視為仿生者的樂園,品牌商的尷尬,企業發展走向“十字路口”。

可穿戴市場異軍突起,行業巨頭紛紛高調加入戰局,挑戰亦隨之凸顯,競爭日益激烈化。但是想在可穿戴行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需要明白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何將產品設計得更加人性化,并找到用戶的痛點,才是當務之急。一直被業界給予厚望的AppleWatch近日屢遭唱衰,遭遇銷量尷尬,其強行將各種功能塞進去以望變成全能型選手,但是對關鍵痛點的解決不力卻成了它的致命傷。前車之鑒,眾廠商需謹慎,找準用戶需求作為突破,培養用戶黏性,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才是至關重要的。

醫療健康是智能可穿戴設備極其重要的應用領域,健身和健康監測需求快速攀升的驅動,預示著可穿戴設備的醫療健康功能極有可能成為行業突破口。各大電子巨頭不約而同地盯準了其“健康監測”功能這塊香餑餑。而健康監測設備需要更多樣化、更復雜的形態,要順利、精準地實現健康監測,則需要傳感器技術的突破。

傳感器成可穿戴設備技術創新的源頭風向標

目前可穿戴設備都不完美,在硬件發展方面亟待突破,而傳感器功能的創新可以幫助可穿戴設備實現功能應用多樣化。可穿戴設備要創新,傳感器是其源頭風向標。無奈,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如何攻破是個大難題。在AppleWatch問世后,智能手表風潮席卷全球,各傳感器廠商紛紛將目標市場鎖定在智能手表領域,意圖尋求突破。

雖然各傳感器供應商采用的技術方案呈現多元化,其中光學心率傳感器成為智能手表逐漸流行的配置。智能穿戴業者表示,過去具有心率偵測功能的穿戴產品,一般分為光學偵測和膚電偵測兩種功能。初時,多數業者采用具有膚電技術的心跳帶,準確度高、省電,但穿起來極為不舒服,市場認可度低。但是現在,愈來愈多廠商意識到光學心率偵測技術的方便實用性。光學偵測技術,就是透過綠色LED照射血紅蛋白得吸光度變化來測量脈搏,這樣就省去了心跳帶的麻煩。這類傳感器非常適應于智能手表這類小巧的便攜式裝備。也能滿足人們對穿戴設備健康監測功能的需求。光學傳感器技術的突破有可能成為可穿戴設備行業的轉折點。

據悉,德國歐司朗光電半導體所研發的生物傳感器,可同時測量人體心率與血氧濃度,與市場上僅僅具有心率監測功能的光學傳感器又有所不同,除心率量測更方便外,還可以提供血氧濃度監測,利用光學原理測定出人體血液中的含氧量,著實可以滿足穿戴式設備健身應用需求。現在看來,盡管可穿戴設備目前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是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突破,可穿戴設備的春天也是值得期待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