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市場對電力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著,而超過40%的電力需求就來源于各類工業電機。對于工業用電過大及耗能過多的問題,各國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嚴苛的法規來進行控制。順應這一趨勢,更智能、更高效率的電機以及控制系統將成為未來的主要需求之一。就中國工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半導體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電機控制的發展趨勢,筆者采訪了ADI亞太區電機與電源控制行業市場部經理于常濤。
工業4.0?別鬧了,3.0初中期才是我們的現狀
在當前言必談“工業4.0”的產業氛圍中,中國的實際國情是什么?工業4.0能給中國帶來哪些好處?半導體廠商又能獲得哪些機會?對于這一系列問題,于常濤表示,中國離所謂的4.0相差甚遠,我們現在僅僅處于3.0的初級階段,即便是日本也才處于3.0的后期?,F在談4.0,更多是在探討。而前不久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這才是中國工業領域的核心驅動力。
于常濤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明確定義了十大應用領域,其中與電機控制相關的是機器人與CNC。此外,在區域方面,國家也設立了很多產業園,希望通過重點扶持代表性企業,逐漸將國產產品的市場份額提升至45%或更高。而現在的情況是,以交流通用伺服為例,日系的產品(以松下、安川、三菱為代表)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歐系(以西門子、施奈德、ABB為代表)占據了20%左右,臺灣系(以臺達為代表)占了將近10%左右,而國內的廠商全部加在一起可能只占據不到20%的份額。根據規劃的發展目標,中國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這也是ADI近年來針對中國進行持續不斷的投入的原因。
2014年~2020年,就通用伺服這個行業應用,ADI針對中國市場設定了20%的復合增長率目標。于常濤表示,這樣的增長一方面來自于ADI自身的產品和系統方案的完善,另一方面則來自于整個市場的宏觀增長,這是電機控制行業非常明顯的特征。
為什么有信心在設定了20%的復合增長率目標?于常濤表示,主要來自于三大驅動力。首先是能源效率,現在全球都在倡導節能,而電機在降低能耗方面會有很大的貢獻;第二是生產效率,它與工廠自動化密切相關;第三就是連接(互聯互通性),它體現在運動控制系統、多軸聯動系統等方面,都是在原有的基礎設備上實現了網絡化。這三方面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非常顯著的驅動力。
于常濤進一步解釋,變頻器、驅動和伺服三大類合稱為電機控制器,硬件上的區別在于,變頻器基本是處理器加功率模塊為主,再加上一些保護措施,只完成很簡單的V/F控制,常用于建筑機械、港口機械、電動自行車、泵、風機、變頻空調等應用中;而驅動則額外增加了電流環路檢測;伺服則是基于驅動器為基礎,再加上了位置和速度,更多用于較為高級的自動化應用。他強調,ADI更加關注驅動和伺服這兩大類,正在著力進行相關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
ARM平臺將成為通用伺服控制器主流之選
通用伺服架構主要包括處理器、隔離接口、功率模塊驅動、電流檢測、電壓檢測等,ADI囊括了除功率模塊之外的所有信號鏈產品?,F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都開始關心平臺,即所謂伺服控制所用的是什么樣的處理器?現在做伺服控制比較核心的平臺有三種,MCU、DSP以及FPGA,究竟哪個好?
于常濤表示,具體取決于產品需求和市場定位。FPGA靈活,因此非常適合做網絡通信以及多軸系統,如果用它來做通用伺服(例如單軸或雙軸控制),性能本身完全沒問題,但未必是性價比最優的方案。DSP在過往的十年時間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也有一些固有問題的存在,例如產品內核互相不兼容,編譯器由原廠提供因而對最終用戶限制較大;現在比較主流的則是ARM內核的MCU,ADI的ADSP-CM408F處理器就是基于ARMCortex-M4F內核,主頻為240MHz,芯片內部集成高精度ADC以及SINC濾波器,成了伺服控制所需的核心性能。
于常濤補充,每類產品都有不同性能檔次的產品,因此很難在性能上分出伯仲。但是在相同的性能水平下,ARMMCU的性價比最高。其次,基于ARM內核的MCU作為標準化的平臺,幾乎所有廠商都有ARM授權內核的處理器,當需要在不同平臺進行切換時,不需要對代碼進行大的更改。此外,中國工程師對ARM處理器的認知度更高,上手更容易,開發門檻也會更低。
也正是上述原因,許多工業領域的客戶由2013年時對ARM處理器的疑慮態度,到2014年時開始進行嘗試,現在看來,90%的伺服企業已經切換或正在評估ARM平臺,將其作為伺服控制器的主平臺。
磁隔離將成為電機伺服主角
因為電機伺服控制系統涉及強電、弱電以及一些通信接口,因此安全方面的保證必不可少。強電因為功率模塊的存在而產生噪聲,而控制部分又是弱電系統,因此兩者之間必須進行隔離,否則性能很難得到保障。因此在整個電機系統中,隔離貫穿始終,成為非常核心的環節。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種隔離技術:光隔離、容隔離以及磁隔離。ADI現在主推的iCoupler磁隔離技術。于常濤評價光隔離技術的核心是發光二極管,主要利用光的原理來進行耦合,存在光衰的問題,可靠性較差,且體積較大、功耗較大。工業上對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都很高,因此容隔離用得不多。
相較而言,磁隔離的優點在于:第一是速率高,特別是在高速通信時有優勢;其次是功耗低;第三是小體積,它集成了很多外圍功能,因而簡單易用。
此外,在整個伺服系統當中,功率模塊是非常核心的環節。對于IGBT的功率模塊,需要前端驅動同時能夠完成隔離的功能,ADI的ADuM4135產品正是基于ADI的iCoupler磁隔離技術,然后再配合前端和后端的驅動技術。帶給客戶的好處包括:首先該功率模塊是安全的,因為它集成了很多保護功能;其次它的傳輸延遲比較小,就可以使整個IGBT模塊的死區時間做優化設置,一旦出現故障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關斷模塊。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