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業正在經歷產能過剩、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引發的惡性競爭等嚴重影響著這個傳統行業的健康發展的行業陣痛。
2014年全國平板玻璃低端產品占70%以上,行業利潤同比下滑56.8%,多數企業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即便如此,各企業的產能卻依然在加大,玻璃行業主動減產很難,原因一是停產成本高,二是行業集中度低。
加大力度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產能,是當前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代會上,業內人士提出相關部門應嚴格依據平板玻璃行業已有的環保、能耗、質量三個標準,進行一次“鐵腕”整頓,讓那些大氣污染排放不達標、單位產品能耗超過限定值、產品質量標準不規范的企業,限期停產整頓,整改仍不合格的,堅決關停。
而面對經濟低迷、政策調控、產能過剩等外部壓力,玻璃企業開始實施倒逼機制,調整產品和營銷結構,科技創新和成本控制同時進行?,F在玻璃企業認識到發展的速度并不是追求,發展質量和競爭能力才是公司的第一要務。公司自覺進行產品結構升級,不應再單純追求規模,過去的發展模式和方式已經行不通。
隨著未來國家對節能建筑的大力推廣,玻璃行業轉向生產節能玻璃是必經之路。全社會能耗的30%是被建筑耗掉的,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過門窗流失的,而采用低輻射鍍膜節能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以節約建筑采暖、制冷所需能源的70%,如果我國現有建筑都采用低輻射鍍膜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降低全社會能耗的10.5%,相當于每年節約一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但節能玻璃的造價要高于普通玻璃,以低輻射鍍膜節能玻璃為例,每平方米價格增加50元左右。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房地產開發商往往更傾向于使用普通玻璃。單純依靠玻璃行業進行節能玻璃市場推廣無疑困難重重,必須依靠國家的政策來推動?,F在歐美國家節能玻璃的應用率已平均達到90%,而我國目前還不到10%。建筑節能玻璃在我國前景廣闊。
新常態、新經濟引發的經營理念和商業規則顛覆,必將加速玻璃行業的大洗牌,倒逼企業更多依靠創新去自我調適、自我謀變。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