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將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各省(區、市)均需上報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
據悉,微電網在國際上處于起步階段,而我國目前的電力體制仍不完全適應微電網發展的創新需求。下一步還需通過電力改革,進一步開放市場,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微電網建設。根據《意見》,新能源微電網是基于局部配電網建設的,風、光、天然氣等各類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補,具備較高新能源電力接入比例,可通過能量存儲和優化配置實現本地能源生產與用能負荷基本平衡,可根據需要與公共電網靈活互動且相對獨立運行的智慧型能源綜合利用局域網。
與傳統電網相比,微電網并不以支持集中式的大型火電、水電為主,其電源是分散的,主要是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分布式能源,負荷也是分散的,電力以就地消納為主。由于清潔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穩定性,無論是聯網型微電網還是獨立型微電網,都需要遵守“多能互補、自成一體”的原則,將各類分布式能源、儲電蓄熱(冷)及高效用能技術相結合,通過智能電網及綜合能量管理系統,形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高效一體化分布式能源系統。
微電網在我國并不是新鮮事物,“十二五”期間,政府就計劃建設30個微電網項目,目前這些項目主要用于解決偏遠地區、海島的用電問題。在未來的微電網里,所有企業和家庭都可以通過分布式能源,參加清潔能源生產,可以在家里屋頂,辦公室屋頂,廠房屋頂,住宅周圍等建立清潔發電。微電網實際上是把小型電網、分布式能源看成一個整體,跟用戶實現有效的互動。本次公布的《意見》也明確提出,微電網將與公共電網建立雙向互動關系,靈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目前微電網建設的關鍵是經濟性問題,微電網需要有強大的電源來支撐,這必然導致成本增加。由于微電網建設成本較高,且歐美等國對新能源微電網項目均有補貼,業內此前預計能源局將出臺相關補貼措施。然而讓業界略為失望的是,這一意見并未提及補貼政策,只表示“使新能源微電網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具有經濟合理性”。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意見》沒有提到補貼,但對行業來說仍是規范性利好,可以促進新能源消納,倒逼電改,整體促進新能源行業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