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可穿戴設備如何贏得國內外IT巨頭爭相投資?

時間:2015-07-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增長幅度放緩,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消費電子行業新的增長點。各種智能手表、智能腕帶、智能眼鏡等可穿戴產品層出不窮,而在繁華的背后,產品品類較少、同質化較為嚴重、創新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凸顯。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增長幅度放緩,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消費電子行業新的增長點。各種智能手表、智能腕帶、智能眼鏡等可穿戴產品層出不窮,而在繁華的背后,產品品類較少、同質化較為嚴重、創新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凸顯。

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仍在初建之中,多數產品處在概念和實驗過程中,能夠產生商業效益的產品較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整個可穿戴市場尚未形成規模、商業模式未完全清晰的情況下,也正是行業機遇來臨之時。

消費電子行業的新寵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4年全世界范圍內將超過1900萬個可穿戴設備,這是2013年的3倍,從現在到2018年,可穿戴設備的裝運量將產生78.4%的復合年增長率,最終在2018年達到1.119億的世界運載量。

國內市場方面,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9億元,較上年增長80%,預計2014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持續放大,達到22億元。

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根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在未來12個月內,具有專用可穿戴健身設備購買意愿的消費者為13%,相比去年同期的3%翻了兩番。在我國,根據百度發布的可穿戴設備用戶研究報告顯示,有九成用戶有意購買可穿戴設備。由此可見,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及規模正在持續放大。

隨著GoogleGlass(谷歌眼鏡)、Pebble智能手表、JawboneUp(卓棒智能手環)等一系列明星產品的橫空出世,可穿戴設備成為消費電子行業的新寵兒。從全球市場看,谷歌、蘋果、三星等各大科技廠商均提前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中國國內也由百度、盛大等公司牽頭,掀起一場可穿戴革命。目前,可穿戴設備主要有手表、手環、眼鏡、戒指、錢包、健康外設等多種類型。

從產業鏈上來看,可穿戴行業上游主要包括傳感器、芯片、材料、顯示等,其中傳感器是核心;中游主要是交互解決方案,包括云技術、語音技術等;產業鏈下游的終端設備是目前市場的主導,競爭較為激烈。

國內外IT巨頭和資本爭相布局

在國外,可穿戴設備受到國內外IT巨頭及資本的追捧。

2013年5月,Jawbone斥資1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可穿戴健康產品廠商BodyMedia;2013年第三季度,微軟傳出消息,計劃以2億美元價格收購OsterhoutDesignGroup(ODG)的資產及專利,以加快進入可穿戴設備市場;與此同時,Google證實完成了對智能手表企業WIMMLabs團隊的收購,推進谷歌智能手表項目的進展。

2014年3月,三大IT巨頭Intel、Google和Facebook同時宣布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投資。Intel的投資標的是可穿戴健康跟蹤設備制造商BasisScience,收購金額為1億美元左右;Facebook收購了虛擬實境眼鏡制造商OculusVR公司,收購金額為20億美元,這是Facebook首次收購硬件制造商;Google則與意大利知名眼鏡制造商LuxotticaGroup合作,開始尋求專業眼鏡制造商的幫助。

巨頭的上述收購行為旨在強化自身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更是為了應對預期中的市場競爭,完成產品、應用和生態上的提前布局。

在投資方面,可穿戴技術廠商Fitbit于2013年8月獲得軟銀領投的4300萬美元融資,用于提高新品研發速度和擴大零售網絡,計劃將產品銷售擴大至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整個國際市場。而作為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JawboneUp以債務加股權的方式,獲得了1.13億美元融資,用于提高現有產品的供貨能力,滿足客戶需求的增長。

此外,多支可穿戴基金的設立也進一步加快了巨頭在可穿戴市場創建生態系統的步伐:2013年4月,GoogleVentures聯合AndreessenHorowitz、KPCB成立GlassCollective平臺,為谷歌眼鏡應用開發者提供資金及服務;2013年6月,LeapMotion的投資者高原資本投入2500萬美元成立了名為LeapFund的基金,用于幫助企業搭建LeapMotion技術平臺,推動手勢識別技術應用深入到教育、安全、醫療等多個行業;2013年12月,富士康宣布將建立一支約2億新臺幣規模的投資基金,資助創業公司開發新型可穿戴技術、設備和軟件應用,把觸角伸向軟件、云計算、電信服務和智能化的未來。

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日益興起,中國各大科技公司也開始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

2013年以來,包括百度、盛大、奇虎360等均在可穿戴設備上有所行動。百度建立了自有可穿戴設備品牌“dulife”、推出BoomBand智能手環、MUMU血壓儀、Latin智能體質測量儀等產品;360推出“360兒童衛士”手環,產品面向兒童群體,外形介于手環與手表之間;盛大旗下果殼電子發布了兩款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戒指GEAK魔戒與智能手表GEAKWatch。

總體來說,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可穿戴設備將是一個由巨頭定義的市場,Google、蘋果、三星等產業巨頭以及戴爾、華碩等傳統PC廠商和盛大、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進入,留給創業企業的機會并不多。

在國內資本市場,各天使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也紛紛對可穿戴領域進行布局,主要集中在下游設備領域。根據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可穿戴行業共發生投資案例30起,產品主要集中在手表、手環、醫療健康等領域,PreAngel、深創投、英諾天使等機構投資較為活躍。

機遇與挑戰并存

如果說2013年是可穿戴產業的元年,那么2014年將成為可穿戴產業創新蓬勃發展的一年。

首先,從政策環境來看,在深化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2014年,可穿戴產品將受到更多激勵創新產業政策的支持;其次,從發展前景來看,在科技產業走向智能化、數字化和移動化的2014年,可穿戴產品的強優勢將備受消費者青睞;再次,從市場需求來看,在智能技術進一步大眾化的2014年,可穿戴產品已經成為最受消費者期待的產品之一;最后,從盈利空間來看,在中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中的2014年,智能穿戴產業具有高成長性,可挖掘利潤空間大。

與此同時,相對于創新技術水平較高、產品種類豐富的國外市場,目前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產品品類較少、同質化較為嚴重,主要以手環、手表、眼鏡等產品形式為主,分布于娛樂休閑、健身、醫療健康等領域。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從實際技術路徑選擇上來說同之前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路徑基本類似,即大多數本土涌現的可穿戴產品實際仍然是將國外的項目復制到國內來做,模仿色彩太濃,缺乏真正的原創性。此外,產業鏈的一些重要環節,如傳感器、交互技術、精密的制造工藝和流程也都需要提升。

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仍在初建之中,多數產品處在概念和實驗過程中,能夠產生商業效益的產品較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整個可穿戴市場尚未形成規模、商業模式未完全清晰的情況下,也正是行業機遇來臨之時。在市場的探索過程中,若能夠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和興趣所在,生產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并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可穿戴設備,就很容易占據主導地位,引領新的時代。預計未來,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更新,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快速發展并逐步成熟起來,特別是運動健身、醫療健康等領域的發展將更為寬闊。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