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如東縣能源局披露,上半年,該縣新能源及裝備配套企業實現平穩快速運行,應稅銷售53.60億元,同比增長61.93%;稅收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25.86%;風電上網電量10.42億千瓦時,實現應銳銷售6.02億元,同比僅增0.84%。
如東沿海風力持久,適宜開發風電資源。隨著2004年全國第一個風力發電特許權項目落戶如東,10多個風電項目相繼而來。到去年底,該縣已建成11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102萬千瓦。到今年6月底,風電累計發電量達96.51億千瓦時。近幾年,如東風電場建設已從潮間帶向近海挺進,規劃裝機總容量500萬千瓦。
落戶如東的風電企業,使用的風機、塔筒全部靠外采,家門口的巨大商機拱手讓給了別人。“打造科研高地,開發高端風電裝備,用賣裝備取代賣風電。”縣委縣政府依托產業優勢,出臺扶持政策,鼓勵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拉長產業鏈,從產業的低端向高端挺進。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海上風機基礎導管架及2-6兆瓦風機塔筒系列產品,成為我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去年銷售突破10億元,今年訂單同比增長3成。江蘇海靈重工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海上4兆瓦風力發電機組五樁導管架基礎承載臺等產品,代表國內行業頂尖水平,投放市場后成為搶手貨。5月,該公司在東凌沿海征用70畝地建造專用碼頭,通過改進工藝流程,產能提升一倍。今年,大功率風機導管架、風機單樁基礎、塔筒等訂單紛至沓來,公司年銷售有望突破5億元。
繼上線完成36臺山東肥城的風電機組,江蘇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緊鑼密鼓地生產出口美國愛荷華州的風電機組,年內有望實現銷售8億元,未來主打的5兆瓦機型將形成新的增長點。“企業定位是不單單提供風機產品,而是從產品制造向工程技術服務延伸,為風電產業發展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公司副總經理王中川說,公司開始從“賣產品”向“賣技術”邁進,背后支撐的是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能源海洋工程研發中心等國內外一流的科研力量。
推進產業合作,打造風電產業聯盟。如東縣委縣政府促成海裝與華能、海裝與中廣核、國信與海力、國信與中天等企業的產業合作,新增訂單10億元。目前,上海岳鋒國際物流已在如東成立分公司,與上海電氣、海裝、明陽、中廣核等企業開展大型設備的運輸合作。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