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跟隨節奏跳舞助興的機器人、能夠幫人類做家務的機器人、能夠完成排爆排險任務的機器人、能夠和小朋友對話成為玩伴的機器人……在為期3天的2015年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成為展會最大亮點。
國際比賽提供學習機會
“直接沖上去”、“加油,頂它頂它”……7月12日上午,青島―川崎國際機器人競技大賽現場被前來觀戰的市民圍得水泄不通。選手們在場上緊張操作,觀眾們也為他們捏一把汗,精彩的競技場面時常引來陣陣掌聲。
在首屆青島―川崎國際機器人競技大賽上,青島市與日本川崎市各派出4支參賽隊,兩兩對抗。
裁判揮動旗幟宣布比賽開始,首輪出戰的青島科技大學“龍之隊”機器人,直奔日方參賽機器人“杜鵑”而去,兩個機器人如同兩個相撲運動員,扭打在一起長達十幾秒鐘,實力不分上下。就在日方機器人“杜鵑”旋轉側身時,科大“龍之隊”抓住機會將自己巨大的機器臂插入對方底部,一個加速便將對方掀翻倒地。隨著裁判5秒倒計時結束對方沒能站起來,“龍之隊”取得了第一回合的勝利。第二回合,“龍之隊”僅用時5秒便將對方機器人逼至場地邊緣倒地,以2:0的比分取得第一局勝利。
接下來的3局比賽中,青島高校的機器人代表隊表現都不俗。尤其來自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風之隊與日方機器人大戰三個回合才決出勝負,之后又向他們的老師流谷亮一先生發出挑戰,精彩的比賽讓觀眾大呼過癮。
“我們的得分在青島四個隊伍里面是最高的,與日本選手相比綜合實力還是不足,畢竟他們在這方面發展得早。這樣的國際比賽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是個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希望以后政府能夠多給搭建這樣的平臺。”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海爾學院科研中心主任李峰說。
在青島科技大學副教授曹夢龍看來,國內小型機器人的核心控制算法、伺服驅動技術等方面比日本有差距。他說:“我們有自己的團隊,學校也經常會舉辦比賽,但是與日本這種國際高手過招還是第一次。”
鼓勵自主研發創新
機器人技術代表了自動化技術的最尖端,如果機器人能夠跟人一樣做事情,則說明自動化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理想,是國內所有機器人研制企業的目標。
在青島元啟智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工程師鄭際俊正和他的團隊在對小新擬人機器人作測試。外觀是可愛的小動物,具備捉迷藏、語音對話、習慣提醒等功能的機器人小新,是該公司今年主打的一款陪伴機器人。公司總經理徐鵬介紹,這個擬人機器人的內部系統完全是他們自主研發的,目前已經進入生產階段,預計10月份會全面上市,售價約幾百元。
“我們提供的行業機器人和智能設備,與隨汽車產業發展并形成批量的通用型關節機器人產品不同,是根據客戶工藝需求,自主研發并形成規模化定制。”徐鵬說,公司通過掌握核心技術與競爭力,搭建系統化、物聯網化軟件平臺,可為客戶提供生產制造線上線下智慧型整體解決方案。
和元啟智能同在一個區域的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富士康在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唯一合作伙伴。從2004年合作至今,科捷的產品實現了生產過程全機械化,是全國領先的機器人企業。企業掌門人陶喜冰作為較早從事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人物,可以說見證了青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歷程。
據介紹,青島市目前有機器人企業50多家,多數企業致力于應用領域,企業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青島機器人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產業結構也日趨合理。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其中提到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這讓我們這些機器人企業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方向,也看到了希望。”陶喜冰表示,國家政策的扶持,對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重點打造工業機器人基地
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進入以機器人、智能制造為代表“工業4.0”時代,機器人產業井噴期已經來臨。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深圳、上海、成都、重慶等近10個城市宣布,要建或在建機器人產業園區,園區總數達40多個。
青島市已把機器人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在青島高新區規劃建設1平方公里的工業機器人專業園區,計劃利用3年時間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研發、產業化集群。
青島高新區還制定了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及其配套扶持政策。目前,該區已經初步形成涵蓋機器人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原材料與基礎件、工業軟件等在內的工業機器人完整產業鏈,并獲科技部批準,成為首個“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區內落戶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46家,總投資逾119.53億元。
根據機器人產業發展重點,青島高新區積極對接國家“千人計劃”和“長江學者”等專家團隊,引進國內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此外,高新區還聯合山東輕工工程學校、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技師學院等專業培訓機構,共建機器人相關培訓專業和實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