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企加快布局“一帶一路”建設

時間:2015-07-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作為基礎設施,電力建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眼下,電力企業正搶抓機遇、加快布局,為發展尋求新的動力。

作為基礎設施,電力建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眼下,電力企業正搶抓機遇、加快布局,為發展尋求新的動力。

日前,大唐集團召開“一帶一路”海外項目推進會,就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部署。而華能、華電、國電投等電企均有“動作”。

自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確定“一帶一路”的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和合作機制后,“一帶一路”由構想逐步走進現實。業內人士認為,電力企業借力“一帶一路”走出去,不僅會大幅度推動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會為全產業鏈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走出去優勢明顯

電企海外布局,一個關鍵的因素在于技術是否過硬。

據了解,我國60萬千瓦、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的鍋爐、汽輪機及發電機已完全能夠自主設計制造,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凝氣式汽輪發電機組、國產百萬千瓦空冷發電機組生產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大型水輪發電機組也已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超70%,風電設備占全球市場份額約23%;光伏發電設備占全球市場份額約30%;“華龍一號”、CAP1400核電設備國產化率超85%。

中電聯國際合作部副主任吳添榮曾指出,當前,中國國內經濟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經濟增長的減速導致電力投資下降,從而直接導致電力建設能力和裝備制造產能的過剩,電力投資下降還將直接導致相關產業需求下降。

在國內電力市場疲軟的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設施建設的需求卻日益高漲。吳添榮認為,可以發揮中國電力行業的優勢,實現需求互補。“電力是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各國都將重點扶持和優先發展。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電力建設、裝備制造和投資企業必將迎來難得的機遇,為推進中國電力產能國際化創造了條件。”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電源技術,中國電力走出去的另一個優勢是環保。對火電走出去的一個擔憂是可能會增加目標國的污染排放,但是通過環保改造,目前國內燃煤機組的污染排放已經接近燃氣機組的排放水平,從目標國整體環境狀況看,這個很可能就是優勢。

項目安排思路明晰

如何規劃“一帶一路”沿線電力項目,電企已有思路。

記者從華能了解到,華能已經制定了《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計劃到2015年,確保實現132萬千瓦發電裝機開工,落實600萬千瓦的項目儲備;2020年,華能國際收入占比和境外權益發電裝機占比在目前基礎上大幅度提高。

據了解,華能自2003年“走出去”以來,國際化業務經歷了從無到有、到逐步擴大的過程。截至2014年底,華能擁有境外可控發電裝機1089。59萬千瓦(管理口徑,含美國國際電力公司)、占比6。8%,境外權益發電裝機338。76萬千瓦、占比4。2%,分布在四大洲六個國家(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墨西哥、新加坡、緬甸);境外投資總額191億元,境外資產總額481億元。2014年,華能實現境外收入166億元。

華能集團公司規劃部王葵表示,“十三五”時期,華能將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和新興國家尋求發展機會:在南亞、東南亞、中東歐、中東、俄遠東等具有一定煤炭資源、負荷需求有保障的國家和地區,重點做好煤電項目開發;在南亞、中東歐和非洲水資源豐富的國家,重點做好水電項目開發;在中東歐、中南美洲等風光資源豐富、電價承受能力強的國家,主動尋找風光基地投資機會。

華電集團董事長李慶奎此前也曾公開表示,華電將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堅持效益可觀、風險可控、能力可及的原則,利用技術、管理和資金等方面相對競爭力,通過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服務和國際貿易“四輪驅動”,形成產業聯盟“聯合出海”開拓國際市場。在國際業務方面,到2020年,華電海外資產占比力爭提高到10%。

據了解,截至2014年底,華電控股海外在運裝機49。6萬千瓦,境外技術服務累計完成總裝機容量1783。5萬千瓦,境外投資總額76。68億元。

管理風險需注意

海外布局,機遇與挑戰并存。“一帶一路”雖然給我國電力企業帶來發展契機,但是其中也蘊藏著各種風險。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看來,“一帶一路”走出去存在不可忽視的非商業風險。他認為,對主流中資企業而言,提到海外風險,可能更多地注意到戰爭、恐怖襲擊、投資被無償沒收或者對方單方面毀約等,這些僅僅是非商業風險的極端體現。其實,風險在各國都有,無時不在,它是營商環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關鍵不是知道有風險,而是企業應該如何管理風險。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將風險歸為四類,即國家風險、產業風險、投資風險和整合風險,其中國家風險是海外投資和工程承包最大的、最不可預測的風險。有的中國企業境外并購項目中,由于后期整合不力,導致經營上的困難或整合失敗。

王志軒建議電力企業要加大“走出去”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同時政府要落實有關政策給予大力支持。在加大“走出去”方面,要擴展項目,加大管理、運維,推動電力設備和技術標準“走出去”。“除了新建項目,國外很多國家電力裝機為二三十年前的老舊機組,已無法滿足正常運行和逐步提高的環保要求,老舊機組退役和改造將是新的投資增長點。”

中國電建海外事業部亞洲業務部總經理龐旭也指出,在“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需要加強行業企業間的溝通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加強與當地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設備等資源,要重視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通過開展后續技術合作、技術培訓等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依靠屬地化經營融入當地社會,處理好與當地社區居民的關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創造和諧共贏的合作氛圍。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