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SAP眼中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

時間:2015-06-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無論是哪個方向、哪種方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過去幾年中,市場供大于求,傳統的大規模量產市場正在消亡,制造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

筆者前一段時間去河南洛陽現場采訪了一家老重工國企,發現其信息化之路到了車間這一層,還處于手工和信息化PK的階段——要不是領導堅決和堅持,其信息化之路很可能再次半途而廢。

朋友圈再一打聽,發現跟這家情況類似的老國企并不在少數。特別是在如今供大于求,國內內需不足的情況下,能夠理清思路,踏踏實實進行信息化和自動化改造的企業,其實不多。

于是問題就來了——最近炒得火熱的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具體到國內,是不是還有一個相當遙遠的過程?

6月8日,筆者在位于上海張江科技園區的SAP中國研究院總部,就此話題采訪了SAP全球研發網絡總裁及SAP快速增長戰略市場總裁柯曼和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

解析中德美制造藍圖

“確實,工業4.0、智能工廠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是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可能10-1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李瑞成表示,利用工業4.0的物聯網技術,包括SAPHANA平臺技術解決工業的最大痛點,產生效益,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是非常重要的。

李瑞成舉了一個例子,最近一家企業的CEO聽到工業4.0,非常欣賞,但他的高管對互聯網、物聯網、工業4.0全部都沒有任何概念,這時候盲目推進,是不現實的。

在李瑞成看來,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讓中國從一個制造大國變成一個制造強國,是從戰略高度來看問題,因此系統性地提出了一個大的方向。但具體的實現方法,還是工業4.0。

柯曼解釋說,工業4.0是德國政府把企業、研究院校集合起來,打造一個總體的愿景,然后由企業去分頭落地和實施;而美國的做法是,讓市場來做裁判,如果市場上出現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那該公司的技術就默認成為一個標準。

而從兩國的優勢領域來看,美國在信息技術上更強,而德國更精于高端制造。因此,李瑞成認為,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是自上而下,希望從云計算、大數據角度入手,控制工廠生產;而德國則是自下而上,希望把工廠打造成一個自我生產、自我學習、自我調整的,按照客戶需求進行生產的智能工廠,從智能工廠再走到云端。比如最近SAP和西門子共同發布的一個戰略合作,西門子借助SAPHANA平臺,西門子把它工業技術的支持融合在SAPHANA平臺上,形成從下往上的戰略方向。

市場驅動商業變革

無論是哪個方向、哪種方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過去幾年中,市場供大于求,傳統的大規模量產市場正在消亡,制造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SAP看來,傳統定義的制造環節,只是工業4.0整個鏈條中的一部分。因為,工業4.0將不再是大規模量產,未來的商業不是C2B,而是C2M(消費者到制造商)。柯曼舉了一個例子:消費者對商品的個性化需求首先出現在了汽車行業——從前一款車可能只有幾種不同配置的車型,而現在,消費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引擎、內飾、外飾進行定制。在德國,定制的寶馬5系的配置組合最多可達3萬多種。

在C2M這樣的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下,需要工廠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產品組裝生產和物流配送這些環節進行無縫的連接。這其中,顯然零部件在初期仍是標準化的設計,規?;慨a,但可替代零部件極大豐富,因此在成品組裝時可提供成千上萬種的配置組合。因此,所謂智能工廠需要系統能自動識別和分解用戶訂單,并通過帶有傳感器的設備和零部件,實現自動化組裝生產,最后在物流環節類似路由器一樣,通過實時信息,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

柯曼介紹,SAP與歐洲最大的港口漢堡港合作,當港口的船舶集裝箱到港之后,會有自動機器人根據預先設置的空間安排,把貨物卸載到港口。并實時向停在100公里之外的卡車發送信息、指令,讓卡車往港口開,避免了擁堵的情況,提高了港口的使用效率。此外,SAP在數字化農業以及預測性的維護與遠程服務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實際性的進展。

破解落地難點

不過,工業4.0的愿景和方法如何真正在中國落地顯然還是個未知數。李瑞成的看法是,首先需要建設行業示范工程,其次需要研究院校理論跟實際相結合進行前瞻性研究,第三需要行業與IT產業進行聯合創新。

“今年4月份我們參觀德國的Damstadt大學,他們已經建立了智能工廠的模型。而關于示范工程的建設,政府可以給更多的政策,支持行業領軍企業,每個行業找一兩家領路,打造工業4.0的智能工廠。”李瑞成表示,SAP的強項在于45年行業經驗的積累,對行業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可以將行業知識深入挖掘,建立非常好的模型,與每個行業的領軍企業進行聯合創新。

當然,只做創新是不夠的。要全方位推進工業4.0在中國的落地,SAP中國研究院還提出了一個SUPER計劃——即share,understand,promote,elaborate,reach。

首先是分享,公開透明地分享SAP在工業4.0方面的一些思索;第二是深刻理解中國的產業政策,因為工業4.0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標準,而SAP跟工信部有很好的合作;第三是推廣SAP的應用方案;第四是聯合創新,推進符合各個層次的客戶的需求的工業4.0;最后希望跟大學、協會、政府機構、合作伙伴打造共贏成長的生態體系。

實際上,SAP在國內和華為、西門子、NSP、沈陽機床廠、賽迪等聯合成立了中國工業4.0星火聯盟,研究范疇涵蓋標準制訂、安全措施討論,以及智能工廠的建設。

除了成立聯盟之外,SAP還在和國內大學進行合作,推進人才培養計劃。目前,SAP已和同濟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即將在同濟大學開辦工業4.0課程。此外,SAP還和北京理工大學進行了合作,但授課對象不是學生,而是中國的政府官員、企業高管進行工業4.0相關培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