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2008年1-6月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分析

時間:2008-09-1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業內98家主要縫制機械整機企業的統計顯示,今年1-6月我國縫機業發展遭遇瓶頸,行業產值呈現負增長,整機生產全面下調,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出口呈現下滑趨勢。

經過8年的快速發展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步入了產業調整期。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及行業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內縫企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反映生產、效益、出口態勢的各項經濟指標均出現了回落跡象,行業遭遇了發展瓶頸時刻。 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業內98家主要縫制機械整機企業的統計顯示,今年1-6月我國縫機業發展遭遇瓶頸,行業產值呈現負增長,整機生產全面下調,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出口呈現下滑趨勢。 基本情況 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滑 今年1-6月,我國縫機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71億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64%,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降近49個百分點;完成工業銷售產值69億元,同比下降27.30%,增幅下降4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19億元,同比下降29.60%,增幅下降38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2億元,同比下降25.70%,增幅下降41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5億元,同比下降47.05%,增幅下降5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3億元,同比下降50.55%,增幅下降57個百分點。與前期相比,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增幅減緩均達近40個百分點以上,行業利潤大幅縮水,整體效益下滑,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產銷量全面下降 今年1-6月,我國縫機業累計生產縫制機械363萬臺,同比下降27.06%。其中,家用縫紉機112萬臺,同比下降22.64%;工業用縫紉機243萬臺,同比下降28.90%;服裝機械8萬臺,同比下降27.27%。在家用縫紉機生產中,普通家用縫紉機27萬臺,同比增長11.39%;多功能家用縫紉機85萬臺,同比下降29.38%。 在工業縫紉機機生產中,高速平縫機101.22萬臺,同比下降31.76%;中厚料平縫機6.47萬臺,同比下降5.14%;高速包縫機41.22萬臺,同比下降36.67%;中速包縫機5.6萬臺,同比下降52.02%;繃縫機12.35萬臺,同比下降39.06%;封包機4.81萬臺,同比下降9.19%;鎖眼機4871臺,同比下降12.09%;釘扣機2.07萬臺,同比下降21.78%;曲折縫縫紉機7.24萬臺,同比下降22.36%;暗縫機3.97萬臺,同比下降3.91%;雙針機6.09萬臺,同比下降21.49%;單頭刺繡機4557臺,同比下降48.74%;多頭刺繡機8121臺,同比下降48.20%;帶電控裝置縫紉機31.6萬臺,同比下降25.57%。 今年1-6月,我國縫機業累計銷售縫制機械367萬臺,同比下降26.60%。其中,家用縫紉機107萬臺,同比下降24.10%;工業用縫紉機251萬臺,同比下降27.96%;服裝機械9萬臺,同比下降15.71%,產銷率為97.3%。 1-6月,累計庫存縫紉機45萬臺,同比增長13.74%。 進出口貿易增速減緩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6月我國縫制機械(不包括縫前、縫后設備)及零部件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6.54%,為8年來首度出現下滑。其中:出口7.4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96%,增幅下降17個百分點;進口1.6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32.03%,降幅增加了30個百分點。 出口增幅下滑。今年1-6月,我國縫機產品出口結束了連續8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出口增長呈大幅下滑趨勢,出口增長動力明顯不足。據海關統計,今年1-6月我國縫紉機整機出口504萬臺,同比下降2.17%,出口額6.4億美元,同比增長0.11%。其中,刺繡機出口3萬臺,同比下降42.58%,出口額1.7億美元,同比下降14.24%;家用縫紉機出口361萬臺,同比下降4.52%,出口額1.5億美元,同比增長8.80%;工業用縫紉機出口140萬臺,同比增長5.93%,出口額3.2億美元,同比增長5.55%;出口各類縫紉機零部件1億美元,同比增長16.70%。 進口全面減少。今年1-6月,我國縫制機械整機進口全面萎縮,大多數產品同比下降幅度均在兩位數以上。據海關統計,今年1-6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縫制機械及零件1.6億美元,同比下降32.03%。其中,縫紉機整機進口7.9萬臺,同比下降49.72%,進口額1億美元,同比下降37.14%。進口縫紉機零部件0.6億美元,同比下降22.66%。 主要特點 上半年,全國各行業特別是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呈現增長幅度下滑的趨勢,我國縫機業也出現了前所未遇的低潮。究其根源,導致目前縫機業不景氣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經濟衰退,消費需求萎縮,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導致縫企成本上升。第二,為控制通貨膨脹,我國政府采取了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縫企賴以高速發展的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第三,由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國內服裝產業調整加劇,直接導致了國內縫機市場急劇萎縮。第三,持續多年的快速發展使行業對自身提出了周期性調整要求。自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縫機業保持了年均近30%的快速增長,但隨而來的如盲目擴張、結構失衡、核心競爭力不強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需要行業把增長速度放下來,調整結構,切實轉變低成本、粗放型的增長方式。第四,由于行業相對年輕,基礎相對薄弱,企業和企業家都還不夠成熟。尤其是近期行業中的龍頭骨干企業相繼出現一些問題,行業發展信心有待增強。正是由于這些因素共同疊加作用,我國縫機業發展延緩,呈現以下特點: 行業洗牌加速 2007年下半年,中國縫機業的發展步伐漸漸緩。連續8年的快速發展使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技術、質量不斷提升,但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國內外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日益顯現出來。今年上半年,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都呈現兩位數的下滑趨勢,利潤下滑更為明顯,達到50%以上。 從圖2可以看出,在產值方面2004年-2007年上半年我國縫機業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增幅均保持在10%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卻首度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了近30%;在行業利潤方面,有別于前幾年的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較大,達到了50%以上。從前幾年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到今年兩位數速度的下滑,行業調整的勢頭來得太快。 值得注意的是,自進入2008年以來,我國縫機業主要經濟指標下滑速度逐月增長。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縫企,銷售額均比2007年同期大幅下降,利潤降幅較大,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目前,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緊張、產品積壓、市場不暢等問題,形勢非常嚴峻。甚至行業內多家骨干企業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相繼出現各類問題;部分零部件企業開始向如汽車制造、電動工具加工等其他行業轉移。2008年上半年行業發展遭遇瓶頸,洗牌速度加快。 生產全面下滑 2008年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多方壓力,發展放緩,國內市場對縫制機械產品的需求也呈現疲軟跡象。加之前幾年我國縫機業的飛速發展,產大于銷的情況普遍存在,國內市場漸趨飽和,導致了縫企生產的下滑。而國際市場上,雖然印度、越南等紡織服裝生產大國需求依舊強盛,但受內外因素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存在出口虧損的現象。在國內外市場環境的雙重壓力下,除特種機等少數機種外,我國縫機產品產量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平均降幅達兩位數以上。 2008年一季度除了服裝機械、釘扣機、鎖眼機等產品產量有所增長外,其他機種產品產量均明顯下滑。工業機中平、包、繃縫機等產量普遍下滑,帶電控裝置的縫紉機產量也首次出現下降。而前兩年增勢尤為明顯的多頭繡花機產品,由于前期增長過快,供大于求,市場需求隨之開始衰減,故而降幅更為明顯,達到了40%以上。而家用機方面,普通家用機和多功能家用機同時減產,但其降幅遠小于工業機。 出口遭遇瓶頸 2008年,國際縫機市場需求依舊強勁,但受人民幣升值等影響國內縫企卻面臨著產品出口難的境地。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步伐明顯加快,匯改三周年之際,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超過20%,升值速度從2006年的3.3%到2007年的近7%,再到今年上半年超過7%,速度節節攀升,出口承受的壓力爆發出來。 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如不提高產品的美元報價,就只能壓縮利潤空間;如提高美元報價,就會流失訂單。雖然有些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中長期有所判斷,但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許多出口型企業表示:“今年出口訂單雖然很多,想接多少有多少,但不敢接啊。因為無法預測今后幾個月匯率到底是多少,而且就算接了單,收回的貨款可能僅夠維持生產,企業無利可圖。” 面對兩難的選擇,不少企業不得不將市場轉向國內,這導致了今年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不包括縫前、縫后設備)及零部件對外出口7.4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96%,增幅下降17個百分點,出口增長速度放緩。作為世界縫制機械主要生產基地,世界第一大縫制機械出口國,我國縫機業出口遭遇了瓶頸。 存在問題 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發展壓力加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7月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7%。7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0.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5.4%。在工業品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1.7%。其中,燃料動力類、黑色金屬材料類、有色金屬類和化工原料類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30.1%、26.9%、2.5%和9.0%。 此外,作為縫制機械產品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鋼鐵價格更是飛速上漲。今年上半年,鋼鐵價格上漲達30以上%,粗略估算,這將導致工業縫紉機制造成本上升約10個百分點,以普通高速平縫機為例,每臺機器材料成本將因此上升50元左右。同時,今年6月20日我國成品油價格上浮8%,行業產品運輸成本加大。此外,主要原料、能源動力價格增長均超出產品出廠與零售價格的漲幅,且這一上漲趨勢很可能持續到今年年底。 國內外宏觀經濟因素,削薄企業出口利潤 2008年以來,國際市場對我國縫制機械產品的需求依舊強勁,但受人民幣升值,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出口利潤下降,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舉步維艱。今年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步伐明顯加快,至8月1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630,累計升值達到6%以上,外貿型企業受到較大影響。而2007年我國縫機業出口退稅稅率從13%降為9%,這意味著企業利潤將減少4%。這對中小型出口企業來說影響是巨大的。雖然企業在對“提高價格”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但實際上,面對白熱化的市場競爭,誰也不敢貿然提價。“提價就有失去市場的風險,換句話說,誰提高價格誰就可能先死。”這終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后續發展。 民企管理有待提升,行業發展遭遇短板 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業快速發展,源于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行業結構。民營經濟是我國最為活躍的經濟個體,其靈活多變的特點,使民營縫企快速地適應了市場變化,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并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 但民營縫企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問題,如企業管理不規范、家族淵源濃厚等,這一系列問題在行業高速發展時還只是隱患,但當行業步入產業調整期,曾經的隱患直接成為縫企前行的“攔路虎”和行業整體發展的“短板”。今年上半年行業主要骨干企業出現的各類問題正是民營縫企內部管理有待完善和提升的顯現。 零企轉行,產業鏈急需穩定 在整機企業面臨嚴峻考驗的同時,其上游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也面臨著很大挑戰。我國縫制機械工業所具備的穩固基礎就是穩固的配套體系。 縫制機械的零部件制造是制造精度相對較高的行業,尤其是最近幾年零部件企業加快了加工設備的改造升級,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使行業中一些有能力的骨干零件企業具備向如汽車、工程機械、煙草機械等其他行業轉移的能力。在行業形勢大好的前提下,“整機———零部件”的產業鏈能夠得以穩固,然而一旦形勢下滑,整機企業對零部件企業的訂單減少,為了生存零部件企業不得不選擇向其他行業轉型。目前,行業內轉產的零件企業中骨干企業的比例達到了10%,這應該引起全行業的重視。 下半年及全年經濟運行趨勢的預測 2008年,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行業發展步伐減緩,洗牌速度加快。但8月初,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稅率回調2個百分點,從11%調整到13%;同時,人民銀行同意調增2008年度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以緩解小企業融資難。這兩大利好消息無疑為縫機行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借這兩大利好及奧運會舉辦等契機,內需市場或將回暖,“寒冬”中的縫制機械行業或將迎來一把炭火。 預計2008年下半年行業發展依然將呈現下滑趨勢,不過下滑幅度將會有所緩解。國際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將繼續影響企業的出口。而國內市場方面,隨著國家對紡織服裝行業的關注與扶持,很可能出現小幅的需求回升,縫企內銷下滑的速度將會有所放緩。 三點建議 大力實施“精品戰略” 中縫協提醒,企業要正確認識我們所處的形勢,把當前的調整當作苦練內功、強身健體的大好時機,不能被動等待行業調整回暖。企業首先要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質量和效益;其次要狠抓產品質量,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努力把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第三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最后要提高市場調控和運作的能力,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理性競爭,注重效益,使行業有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市場秩序,為我國由縫制機械制造大國向強國邁進而努力。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我國縫機業以民營企業為主,而且企業多為最近十多年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隨著行業快速發展,企業自身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管理隱患,如不處理好將制約企業發展,因此,中縫協建議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建設,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在經營方式方面,要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在產品質量方面,要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爭創名牌;在規劃布局方面,要由低水平重復建設向特色經濟發展;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多吸引科技人才到民企工作,制定相應的措施,使專業人才能在民營企業安心工作;在經營管理方面,要由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過渡,逐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民營企業家自身素質,把企業真正做強。 回調縫紉機出口退稅稅率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縫制機械生產國,2007年縫制機械行業總產值約410億元,全年生產各類縫制機械1800萬臺,約占世界總量的70%,出口14.8億美元,累計出口整機1208萬臺。目前我國縫制機械產品出口以工業縫紉機(包括刺繡機)為主,普通家用縫紉機等傳統低附加值產品占出口總額不到5%,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機電一體化為主體的高附加值產品比重逐年提高,產品出口單價近3年來以年均17.4%的速度增長。 近一年多來,受出口退稅稅率下調等影響,行業出口形勢非常嚴峻。以出口量最大的普通工業平縫機為例,2007年出口均價約為800元/臺,毛利率不足20%(含退稅),由于出口退稅率由原來13%下降為9%,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16%,加上生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上升了約7.5%,再加上其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總體測算,工業縫紉機利潤率下降了30%以上,企業出口出現嚴重虧損。雖然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價格等方式積極應對,但企業的消化能力和調整速度遠趕不上出口形勢的變化,行業出口下降趨勢明顯。 目前我國縫機業正處于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優化產品結構、實現行業由“大”變“強”關鍵時期,作為政府鼓勵出口的機電產品,縫機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以及縫機業的發展和進步仍然需要國家的扶持,不能因其發展迅猛而成為被調整的對象。因此,中縫協建議相關領導及職能部門能充分考慮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實際情況,給予大力扶持,將縫機出口退稅稅率由目前的9%恢復為13%,以支持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