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數控和機器人概念成了機床行業爭相突破的新領域。”昨日,武漢國際機床展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順利開幕。展會負責人黃山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此次展會有一半以上的機床展品實現了機械手操作。
近日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確定了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10大重點制造領域。業內稱,我國機床企業有望借此機會實現勝利突圍。
對此,重慶市立嘉會議展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孫木荊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機床高端市場產能不足,企業應該應將主要精力由銷售產品轉移到提高產品的質量上來”。
過半展品實現“機器換人”
6月25日至28日,第四屆武漢國際機床展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長江商報記者昨日在展會現場看到,以機械手代替人工的操作機床占據了近半席展位。
在本屆立嘉展上,沈陽機床攜帶以i5智能機床操作系統為基礎打造的“i平臺”亮相展會,將機床加工領域的設計、制造等環節集成到云端,改變傳統的單機生產模式。
“這是機床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意味著今后不用到現場監控,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看到機床自行操作。”展會負責人黃山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此外,ABB機器人將現場演繹機械手打磨、拋光、點焊和搬運技術,也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
“今年產出的機床產品中,有超過50%以上的都加上了工業機器人智能操作,而去年這個比例僅占10%左右。”黃山說,智能控制裝置、智能制造機器和智能終端產品將成突破口。
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機械設備展,此次展會薈萃近450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將近600臺/套大型實物設備參展。三大展館展出面積近25000平方米,展出規模比上屆增加40%。其中更不乏世界五百強知名企業,如鈑金領域的通快、天田等;金切領域的威亞、三菱、快亞等,國內最大的機床生產企業沈陽機床也格外引人注目。
同期還舉辦了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技術論壇等高端技術的交流會。
市場需求轉向高端機床
“機床行業正面臨分化,亟須尋找新的突破口促進行業發展。”重慶市立嘉會議展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孫木荊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目前機床行業,中低端市場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市場卻產能不足。
“實際上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去年我國進口機床達150億美金,這意味著機床市場非常廣闊。”孫木荊說,只是國內的技術難以達到現代市場需求,才導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狀。然而,這樣的現狀也給機床企業帶來了轉型的機遇,企業應將主要精力由銷售產品轉移到提高產品的質量上來,多研發盈利能力強的加工中心,并通過兼并重組吸收掉一批小廠家、淘汰一批落后企業、轉移一批加工中心到國外,提高產品質量。
事實上,據長江商報記者了解,近日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確定了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10大重點制造領域。業內稱,我國機床企業有望借此機會實現勝利突圍。
孫木荊告訴記者,以前市場上的機床普遍存在著趨同化,就是指產品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個性,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現在企業通過轉型對產品進行升級,研發出了很多新的智能產品問世,根據不同性質的產品服務有需求的客戶,這樣就可以在適應大的經濟環境,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機床企業可借“智能化”突圍
據中國機床商務網數據分析,2014年1月至9月,我國金切機床產量數控化率僅為29.7%,不及發達國家70%的水平。這些數據表明現階段我國電子元器件、工業機器人等關鍵智能設備遠不能滿足“中國智造”的發展需求。
“為了滿足市場對于機床機密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減少用工成本,提高我國機床的質量與水平,智能數控和機器人概念成了機床行業爭相突破的新領域。”黃山說,“互聯網”趨勢下信息化與工業化勢必深度融合,機床行業轉型升級,往智能化轉變是必然趨勢。
縱觀此次展會,智能制造的理念也在展品中深入體現。作為全球最大鈑金制造商之一的通快集團將攜沖裁機床和折彎機等知名產品再現鋒芒,其自動化模塊單元的靈活解決方案使得全程自動化生產成為可能,使機器的優勢達到最佳水平。天田將系統展示全球化高效激光加工機,將數控沖床與自動化設備配套使用,實現無人化操作,使24小時高效低成本全自動運行變為現實;山善則以為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自動化生產線的理念設計一條全新的模擬生產線,創意十足。
“未來機床的發展點可能會著重在高速高精的設備上。”華中數控銷售管理部部長萬謙告訴記者,“今年來,汽車行業對于機床的使用情況基本是屬于持平狀態,工程機械有所下降。而以手機殼為例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在逐步采用金屬工藝,對于機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很多企業也發現了這個風頭,加大投入研發鉆攻中心等智能產品。”
“2015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有望走出下行區間,預計行業整體發展狀況將與上年持平或小幅增長。”在不久前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說,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升級,機床行業必須加快向中高端邁進,才能真正擺脫發展的頹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