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日本公布制造白皮書 抗擊“工業4.0”背后的危機意識

時間:2015-06-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面對德國的“工業4.0”(Industry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Internet),日本的制造業應該怎樣迎擊?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2015上,工業4.0相關的展示引人注目。

面對德國的“工業4.0”(Industry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Internet),日本的制造業應該怎樣迎擊?

2015年6月9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2015年版制造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白皮書對全球不斷加速的制造業巨變,對“日本可能落后”顯示出了強烈危機感。

隨著傳感器技術和計算性能的進步,借助大量設備的網絡化提高運用效率和價值的“IoT(InternetofThings,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制造領域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白皮書對此敲響了警鐘:倘若錯過德國和美國引領的“制造業務模式”的變革,“日本的制造業難保不會喪失競爭力”。

白皮書用大幅篇幅,介紹了以德國和美國為中心興起的、以IoT為軸心的制造業變化,以及日本的應對措施。

德國在進入2011年之后提出了工業4.0的口號,舉國動員,通過使工廠生產設備實現網絡化等措施,推進使生產系統向高層次發展的“智能工廠”。美國通用電氣也使飛機發動機和工業設備網絡化,通過活用軟件分析技術,提高設備的運用效率并改善產品。白皮書還提到《日經商務周刊》2014年12月22日刊的特輯《改變制造的未來GE的破壞力》,詳細分析了相關動態。

與德美的動態相比,日本雖然在工廠的省人力化、節能化等改善生產效率方面有些長處,但很多企業都對進一步發展數字化持消極態度。尤其重要的課題,當屬IoT的關鍵——軟件技術和IT人才的培養。白皮書稱,“相對于(在德國和美國加快的)制造業變革,現在還沒有(日本)企業表現出重視軟件的姿態”。

白皮書提到,到工業4.0式生產系統確立之時,“如果思路還停留在目前日式生產系統的延長線上,日本制造業可能會遠遠落在后面”。比如說,當汽車等行業的眾多廠商在工廠內實現壓倒性的高效率,連同供應鏈實現整體優化后,德國廠商的價格競爭力將相對上升。與此同時,為工廠制造生產機械的日本廠商的競爭力則可能會下降。而且,隨著向工業設備采集多樣化數據,活用數據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這些服務還可能成為國際性的事實標準。

面對這些變化,日本應該如何應對呢?現在的一個問題,是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充分。比如說,工廠使用的制造設備的通信標準繁多,許多標準并存,沒有得到統一。雖然有對每種裝置各不相同的通信標準分別進行轉換、使彼此實現通信的技術,但發展標準化面臨著諸多障礙。

參與起草白皮書的日本經濟產業省制造產業局制造政策審議室長西垣淳子指出:“跨越企業和行業的壁壘,強化‘橫向合作’,在IoT時代,這對于日本制造業提高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要想提高日本制造業的競爭力,還必須使制造現場進一步加快利用軟件的速度。這需要在制造現場,擴大對統一管理產品生命周期數據串的軟件工具(PLM工具)等的活用,并且強化軟件技術人員的培養。

普遍觀點認為,強力推進工業4.0的德國的長處,在于產官學的密切合作。日本政府也在2015年1月29日確立的“旨在促進成長戰略進化的今后的討論方針”中,提出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IoT等改革產業結構”。在IoT引領制造業務模式發生巨變、跨越企業和產業框架的標準化動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日本或許也需要具備德國那樣的產官學合作能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