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為多個行業帶來新一輪市場投資。其中,涉及智能制造的工業自動控制裝置、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成套裝備、智能終端產品前景更好。雖然《中國制造2025》目前仍是個綱領性文件,但它決定了未來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在這個規劃中,涉及的行業也非常全面,因此多個行業存在投資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在規劃中提到的需要重點突破的行業中,都會有持續數年的投資機會。如在集成電路方面,國產芯片的進口替代會更快推進。在上述規劃中,提出了需要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鋼鐵裝備、海工裝備、高鐵、新能源汽車、農業機械、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受益
電子行業作為制造業升級轉型的基石之一,終將“大浪淘盡始見金”。而《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綠色制造概念,對優秀的環保鋼鐵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利好。規劃中提出了將編制專項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和重大布局,加快智能化、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有分析認為,智能制造的春天即將來臨。
中信建投的一份研報認為,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是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主線。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制造技術是提升中國制造業整體效率的關鍵;而發展服務型制造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適用于中國制造業的所有行業,未來將貫穿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整個過程。
據中信建投的分析,發展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的必然趨勢,在此趨勢下的投資機會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智能控制裝置,即工業自動控制裝置發展趨向于數字化、智能化;二是智能制造機器,即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智能化成套裝備;三是智能終端產品,即能夠融入智能化與網絡化的智能型產品。服務型制造是中國制造從賣產品到兼賣增值服務的轉變,即服務型制造=產品+增值服務;中國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下,看好工業服務的市場發展。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勃發展
在《中國制造2025》中,被列為十大戰略支柱產業之一的機器人,在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型轉型的市場需求推動下,正成為淘金“中國制造”的“風口”。
27日,山東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與韓國企業IROTECH簽約,雙方將合作推進山東智能工廠的建設和普及。
“模擬仿真技術建立起來的數字化車間會更提高效率和效益,更省人工,為山東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廠家提供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解決方案。”作為專門從事工業機器人高端智能制造的企業,邁赫機器人自動化公司(下稱“邁赫”)代表聯盟與韓方簽約。邁赫董事長王緒平說,IROTECH是韓國數字化制造綜合軟件開發領軍企業,其開發的三維模擬仿真軟件,可與德國、日本同類技術相媲美,雙方合作將有利于提升山東智能制造水平。
據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貽斌教授介紹,雖然中國已成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且資本熱捧機器人產業,但缺乏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仍是制約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桎梏,“困擾‘中國制造’的第一問題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站在制造業高端的機器人產業必須在關鍵技術和部件上有重大突破。”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機器人過去幾年市場年均增長率超過40%。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則預計,中國機器人產業2012到2022年十年間的增長率,保守估計為年均23%至36%之間,潛在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別。而從去年開始,中國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與市場需求激增相應,資本進入機器人產業的速度同樣驚人。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至少有36個城市的40多個產業園區重點布局機器人產業。一名業內人士則向導報記者透露,僅今年1至4月,國內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就比去年增加了38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