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國務院日前頒布的《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是產業輸出、能力輸出,是把我們的優勢產業整體輸出到不同國家去,同時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業體系、提升制造能力,核心在于通過這樣的合作,把產品貿易、產品輸出推進到一個產業輸出和能力輸出上來。”
電企走出去要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商業原則、國際慣例
當前,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我國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制造業已具備相當大的優勢。在電力行業,我們的技術、裝備、產能和服務日臻成熟,火電、水電、輸變電裝備及風電、光伏發電設備制造水平、技術標準,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2014年我國電力裝機達到13.6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經過技術引進、吸收再創新,我國在電力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已經具備規模化產能及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
目前我國裝備制造總體規模約為世界裝備制造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我國發電設備產量已占全球60%。
此外,有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發電(包括火電和水電)設備年出口總量始終保持在1500萬千瓦以上。目前,我國核電裝備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已具備批量出口條件。
《意見》提出將12個行業作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重點領域,電力行業名列其中。
《意見》明確要大力開發和實施境外電力項目,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加大電力“走出去”力度,積極開拓有關國家火電和水電市場,鼓勵以多種方式參與重大電力項目合作,擴大國產火電、水電裝備和技術出口規模。積極與有關國家開展核電領域交流與磋商,推進重點項目合作,帶動核電成套裝備和技術出口。積極參與有關國家風電、太陽能光伏項目投資和建設,帶動風電、光伏發電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積極開展境外電網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帶動輸變電設備出口。
《意見》指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要將與我國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張。
“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一個市場行為,要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遵循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顧大偉指出,“企業要認真分析自己的發展需要、所在國需求,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要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鼓勵企業采取各種新的商業運作模式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顧大偉同時指出,企業要切實規范在境外的投資經營活動,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尊重當地文化、宗教、習俗,履行好必要的社會責任,堅持誠信經營、抵制商業賄賂、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同時要注意防范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安全風險。
政府推動提升出海便利化金融支持力度空前
《意見》強調要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完善對外合作機制,改革對外合作管理體制,做好外交服務工作,建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積極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完善財稅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人民幣國際化積極作用,擴大融資資金來源,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強化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務。
顧大偉介紹說,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政府將著力提升企業“走出去”的便利化水平,通過簡政放權,克服制約企業“走出去”的體制機制問題,進一步深化對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目前,已經基本取消企業對境外投資的審批,改為備案。
“在金融支持方面,《意見》明確,企業的境外資產可以抵押獲得境內貸款,這是一項重大突破。”顧大偉表示。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擴大融資資金來源方面,采取的舉措還包括:提供各種金融支持,即在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優惠貸款方面,系統地支持企業“走出去”;
中資金融機構將加快“走出去”,在海外布局網點,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
我國企業可以自主決定在境外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外幣債券,也可以通過在境外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去融資;
將加快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系統;通過各種基金支持“走出去”,包括絲路基金、中非基金、東盟基金、中拉基金、中阿基金等,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來支持。
“另外,在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方面,對中國企業和裝備‘走出去’在產能合作上實現應保盡保,通過出口保險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力度會進一步加大。”顧大偉介紹說。
優勢
在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于我國優勢產能對外合作,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有利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有利于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互利合作,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進一步錘煉國內制造業,大幅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步。”顧大偉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