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箱涵、雨污水管道內的污水源一直是城市截污納管工作的難點。”昨天上午,在東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設科,科長趙凱斌攤開巨幅東陽城區截污納管工程分布圖。“今年3月,東陽市住建局委托上海、寧波兩家專業檢測公司,圍繞東陽老城區幾條溪流,自上而下用機器人進行了檢測。”趙凱斌指著圖上紅色的標志說。
管道情況“CCTV”直播
檢測污水源不留死角
“檢測雨污水管道竟然要找‘CCTV’!”這里的“CCTV”可不是中央電視臺,而是一臺叫做“CCTV”(管道閉路電視檢測系統)的管道檢測微型機器人。上海棟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負責此次管道檢測的檢測方之一。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系統由三部分組成:主控器、操縱線纜架、帶攝像鏡頭的“爬行機器人”,是目前用于管道檢測最為有效的管道閉路電視檢測設備。“污水管網使用一定時間后會出現管道移位、破損、腐蝕、橫穿亂排等現象。”該負責人說,以前靠人工下井作業,帶有較高的危險性并且很難準確檢測出是哪一個具體部位出現了問題,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等于是給污水管網做“胃鏡”。
截至目前,“CCTV”管道檢測微型機器人已完成老東溪、新東溪(南站—人民路嘉華門口)、雅溪(工人路至城南東路)、西溪、南干渠等污水源檢測,共檢測箱涵、雨污水管道41.26公里,疏通管道16.08公里。
發現350多處污水源
提高截污納管“命中率”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五一”前后,東陽市區人民路、東峴路、迎輝路等路段都在進行截污納管施工。“這幾處路段下方都發現了大量污水源。”趙凱斌說,原先截污納管是哪里漏補哪里,缺乏系統性,這次用上管道檢測機器人,他們對東陽老城區幾條溪流,進行了自上而下系統性檢測。
在一次檢測當中,工作人員發現,在人民路與振興路交界處,下方管道有大量的污水流經。于是,工作人員沿著污水管道逐段進行檢測排摸。最終將污水源定位在了東峴路、迎輝路。“原來是這兩條路兩側小區生活污水直排。”趙凱斌說,他們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截污納管施工。
通過這次機器人管道檢測,工作人員發現大量污水源52處,中少量污水源300處。“下一步,我們將根據檢測報告,有針對性地實施截污納管改造。”趙凱斌說,將在年底前完成全部大污水源改造,完成中小量污水源80%改造。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