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布了全球LED產業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受全球經濟的發展,我國LED照明市場也在不斷的壯大,下面看看我們LED照明目前的發展狀況及趨勢!
(一)產業規模
1.總體規模高速增長
近年來,中國LED照明的市場滲透率大幅度增加,在景觀照明、道路照明、商業照明等領域得以推廣使用,并加速向家用照明滲透。2014年,中國LED產業規模達到3606億元,比2013年的2567億元增長40%,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
2.進出口逆差逐漸縮小
2011年到2014年我國LED器件一直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但在2014年逆差明顯縮小。據中國海關數據,2014年我國LED器件的進口數為1505億只,金額為65.49億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28%。出口數2124億只,金額為49.82億美元,比2013年大幅度提升43.39%。進出口貿易逆差縮小為15.67億美元,繼2013年開始保持負增長的態勢。
從出口國家看,歐美地區呈現超高速增長,亞洲增速較慢。2014年,歐盟是我國LED燈具最大的出口市場,占整體28%。北美洲是我國第二大市場,占比超過18%,日本占比近9%。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也是我國LED燈具重要的出口地,約占8%左右,其中俄羅斯成為增長較快的出口地區。
(二)產業結構
中國從事LED產業的企事業單位超過8000家,已經形成包括外延及芯片制造、封裝、應用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其中LED外延芯片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弱,封裝領域具有比較競爭優勢,下游應用滲透能力逐步提升。
1.上游外延芯片:規模大幅度增長
2013年以來,隨著企業兼并重組和整合,中國LED芯片市場集中度提升,產能過剩得以緩解。2014年,隨著LED照明市場的快速增長,LED芯片市場需求量進一步提升,中國LED芯片的產值為142億元,比2013年增長35.24%。
2.中游封裝:規模增長趨穩
2014年中國LED封裝產業規模為484億元,同比增長20%,2010年到2014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4%。LED照明封裝市場為產業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小尺寸背光領域和小間距顯示屏并未對整個封裝市場產生太大影響。
3.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增長明顯
由于新興應用領域不斷涌現,LED應用產值規模快速增長。2014年產業規模達到2493億元,較2013年的2068億元增長21%。
(1)顯示應用
顯示屏市場是LED主要應用市場,占LED整體銷量的23.1%。應用領域包括廣告媒體、體育場館、信息顯示和舞臺表演等,其中廣告媒體占顯示應用35%的市場份額,體育場館占20%,信息顯示占19%,舞臺表演占11%。
(2)背光應用
2013年LED背光市場滲透率為30%,2014年為70%。小尺寸背光源市場逐漸成熟,中大尺寸成為新關注點。LED在7英寸以及大尺寸液晶電視上的逐步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其在中小尺寸背光源市場上需求減緩帶來的影響。LED在筆記本電腦背光應用中的滲透率趨于飽和,顯示器LED背光滲透率從20.5%增長到34%,電視LED背光滲透率從40%增長到50%。
(3)照明應用
隨著LED照明產品價格的大幅下降,中國LED照明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4年LED照明產業規模為715.7億元,比2013年增長46%。LED商業照明為國內LED照明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從2010年的40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5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0.6%。其中,景觀照明市場增速有所放緩,2014年產業規模為500億元,同比增長20%。汽車車燈照明方面的應用逐步啟動,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27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34億元。
(三)產業集群
中國LED產業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閩贛地區和兩湖一帶等中西部地區五大區域,85%以上的LED企業分布在這五個區域,每一區域都擁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批準上海、廈門、大連、南昌、深圳、揚州和石家莊為七大產業化基地。
1.長三角地區:產業鏈配套較為齊全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LED芯片企業數量增長迅速。2014年長三角地區LED芯片企業為12家,占據全國企業總數的40%,居五大區域之首。由于該地區多個城市競相推出MOCVD補貼政策,共有MOCVD設備291臺,LED芯片產能(2英寸芯片約當量)占據全國的30%。長江三角洲LED企業主要集中于上海、江蘇和浙江。上海在LED芯片和封裝方面呈現出良好的產業發展態勢,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與企業群。浙江省是國內主要的特種照明燈具生產基地,發展潛力很大,江蘇省LED應用企業較多。
2.珠三角地區:中下游產業重點聚集區
珠三角地區擁有全國超過60%的LED中下游企業,完善的產業鏈以及產業集群效應是珠三角地區吸引投資者的主要優勢。在上游襯底芯片方面,珠三角地區優勢并不明顯,2014年珠江三角洲LED芯片企業共9家,MOCVD設備187臺,芯片產能在全國總產能占比為18.4%。在中游封裝方面,珠三角地區聚集了近700家企業,占全國封裝企業總數的2/3。一些大型的下游應用企業設立有自己的封裝產線,如真明麗集團、洲明科技、德豪潤達、勤上光電等。此外,國外及中國臺灣多數封裝企業都在珠三角地區設立有生產基地,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LED封裝生產基地。
3.環渤海地區:LED芯片產業發源地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LED芯片產業的發源地,以北京、天津、大連、河北等地為代表,研發力量較強,研發機構較集中,擁有國內最好的外延及芯片技術。尤其是北京,研發優勢明顯;大連具有堅實的輕工業和光電子產業基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的經濟區位優勢。2014年環渤海LED芯片企業主要有6家,共有MOCVD數量91臺,占國內產能9.7%的份額。
4.閩贛地區:LED芯片研發和制造實力較強
閩贛地區LED產業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江西兩個省份,其中以廈門和南昌等城市為主。總部位于廈門的三安光電目前為全國最大的LED芯片企業,在國內LED芯片市場的份額已經接近40%。中國臺灣LED芯片龍頭企業晶元光電在廈門設廠,提高了福建地區LED芯片的整體實力。南昌大學擁有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硅基LED芯片研究領域取得一定突破,并通過晶能光電等企業實現技術的產業化。2014年閩贛地區的LED芯片企業共有4家,MOCVD111臺,產能占比為12%。
5.中西部地區:LED芯片產能主要集中地
2014年中西部地區共有MOCVD286臺,LED芯片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30%。兩湖一帶和中西部地區的LED企業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從總體上來看,安徽省是中國目前擁有MOCVD安裝數量最多的省份,主要來自蕪湖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湖北已投產的企業為3家,分別是武漢華燦、武漢迪源和武漢元茂光電。其中,武漢華燦是國內主要LED顯示屏芯片廠商,武漢迪源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專注于大功率LED的廠商,武漢元茂光電則是臺灣鼎元在大陸的生產基地。
(四)主要特點
1.技術實力逐步凸顯,芯片國產化率大幅提升
2014年,我國LED產業關鍵技術與國際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已成為全球LED封裝和應用產品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在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器件封裝、熒光粉等方面均已顯現具有自主技術產權的單元技術,初步形成了從上游材料、芯片制備、中游器件封裝及下游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研發與產業體系。產品性能方面,功率型白光LED產業化光效達140lm/W;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率型硅基LED芯片產業化光效達到130lm/W;國產48片-56片生產型MOVCD設備開始投入生產試用。
國內芯片企業已經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LED芯片的國產化率不斷上升,2014年達到80%,雖然在路燈等大功率照明應用方面還以進口芯片為主,在中小功率應用方面已經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2.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并購整合使得資源集中
2014年,我國LED產業規模持續提升,上游襯底芯片快速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中游發展相對平穩,中功率器件成為市場需求的主流;下游應用爆發增長,通用照明快速滲透。
在產業環境發展向好的背景下,我國LED照明行業對資源的并購整合態勢進一步顯現。LED應用環節投資項目數量超過200個,占到項目總數的74.6%,涉及產業配套和封裝的項目也占有較大比重,分別達到項目總數的16.7%和10.8%,外延芯片項目數占比僅為3.5%。整體來看,我國LED產業的投融資基本均衡,呈現金字塔式分布,下游應用正成為整體產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3.企業競爭態勢加劇,新興商業模式加速滲透
通過電商渠道推廣LED照明產品能夠顯著降低銷售成本,并迎合年輕消費者需求。2014年,LED電商銷售額快速增長,據CSAResearch數據,2014年,淘寶銷售的LED光源為4億元,同比增長126%,占總體光源產品比重為88.9%,滲透率提高了9個百分點;采用LED光源的燈具銷售額約為32億元,滲透率約為45%,比2013年提高1倍以上。產品降價和節能效益提升,助推商用LED照明市場快速突破。
據CSAResearch數據,2013年底LED商業照明滲透率大約為12%,2014年全年用于商業領域的LED照明產品數量增長70%左右。商用領域照明功能的集中管理使EMC模式快速興起。商用LED照明也帶動了智能電源的銷售,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估算,2014年中國LED照明智能電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19%,連續三年保持爆發式增長。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