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往往把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智能城市混為一談,事實上它們是有區別的。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來說,要漸進地完成這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叫做數字城市。它是通過部署傳感器,把整個城市各個方面進行數字化,比如在地下管網加上傳感器,讓我們能夠感知電網的流量、水網的流量、車網的流量,路網的流量,這就是數字化。第二個步驟是智能城市。智能化是在感知基礎上,提供一個優化的方案,使得系統運轉得更好。第三個步驟才是智慧城市。智慧,是基于歷史和傳統的大數據,形成更大更系統的解決方案,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過程。
舉個簡單例子,北京長安街上,有十幾個交叉路口,我們在路口都安裝上攝像頭,這就是數字化模式,因為通過安裝攝像頭我們可以清點過往車輛數目,并獲取車輛影像。
再進一步,我們把十幾個紅綠燈指揮系統和來往車輛、人群的數字進行自動化的匹配,設計一個解決方案,對整條路進行智能化的紅綠燈控制,保證一輛車從長安街自東向西或者自西向東開的過程用時最短。而不是機械地按照30秒切換紅綠燈,或者人工控制紅綠燈轉換,這就是智能城市的交通系統。
那什么是智慧城市的交通系統呢?它將是基于整個北京市的城市布局、交通工具分布、各條道路基礎情況,以及實時的交通運行情況,并結合歷史交通數據提出的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未來城市的交通體系運轉方案,這才是真正智慧的城市交通體系。
因此智慧城市一定要基于大的互聯網平臺,它是智慧城市實現的基礎。
反觀現在的產業界,有時放一個攝像頭也叫智慧城市,做一個解決方案也叫智慧城市,而實際上它只是智慧城市的前期。我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在互聯網構成的虛擬世界形成的虛擬映像,從交通領域來講,它能夠優化整個城市的交通布局和交通系統,這樣一個大的系統才是一個城市的智慧交通體系。
智慧農業也是一樣,是以大數據為基礎形成的解決方案。如果能夠把中國農業土地的數據都采集到,將每一塊土地的數據進行分析,歷史上施過什么肥料,用什么農藥,種過什么種子,以及當地小氣候是什么樣子,據此優化出種什么植物、怎樣種產量最高,這才是智慧化的農業解決方案。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