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德國智能電網2.0: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成功轉型

時間:2015-05-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德國經濟與能源部國務秘書RainerBaake表示:“此次調研結果明確的證實了智能電網2.0完全有能力在提高市場效率的同時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引入市場儲備機制(保留部分傳統化石發電以確保供電安全)是完全沒必要的。

5月4日,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發布了題為“2015年電力市場專題研究”報告,大加贊揚了自2013年德國施行智能電網2.0行動方針以來可再生能源市場取得的豐碩成果。報告中稱:目前結果證明,智能電網2.0無疑是德國能源轉型邁進的正確一步,可再生能源市場不但經受住了考驗,稍微調整后還將迎來更強勁的發展。德國經濟與能源部國務秘書RainerBaake表示:“此次調研結果明確的證實了智能電網2.0完全有能力在提高市場效率的同時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引入市場儲備機制(保留部分傳統化石發電以確保供電安全)是完全沒必要的。

圖為當前歐洲聯接電網國家

圖為當前歐洲聯接電網國家

那么,智能電網2.0到底是什么呢?事情要追溯到2012年底,當時德國能源經濟法訂修后相關條款規定,四大輸電網公司每月須提出總量為1500MW的調峰容量招標公告,以保證負荷的主動智能調節。與傳統電網不同,新智能電網不再根據負荷來調控系統發電,而是從保持發電電源相對穩定的角度出發,通過發電出力智能調節負荷。此外電網覆蓋歐洲眾國,可以將德國多余的產能輸送給其他國家。在2013年11月召開的德國能效大會上,業界人士更是成功的呼吁了政府結束無條件補貼全額并網的計劃時代,令可再生能源也像傳統電力一樣,在自由市場上進行交易。這標志著德國可再生能源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去年十月,聯邦經濟與能源部曾提交關于“能源轉型中的電力市場”的綠皮書草案,其中同樣大力倡導了智能電網2.0行動方針,并強烈反對通過保留化石能源發電廠以候替補可再生能源發電不時之需。業界人士表示,隨著風、光等能源發電量越來越大,化石能源發電設備的使用率會逐步減少,這將不可避免的導致該發電設備的折舊和運行成本增加以及電力成本的上升。而這些成本最終又會轉嫁到電力用戶的身上,僅增加了民眾的生活成本,更使得德國工業的用電成本提高,不利于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圖為2014年10至2018德國能源組成結構及預測

圖為2014年10至2018德國能源組成結構及預測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國務秘書RainerBaake認為:“當前可再生能源電力完全可以保證充足、穩定的能源供應。可以預見,未來這一發展勢頭還能夠繼續保持。”他還表示:“調整市場和監管措施是所有問題的關鍵點,掌握好這些,我們便可以在電力系統轉型過程中更加高效、安全的發展。”

而針對于此次“2015年電力市場專題研究”報告,分析人士主要得出以下三點結論:首先,目前電力市場的設計是改造電力市場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份額、促進轉型高效并安全的進行提供了最佳的基礎。其次,唯一能源市場能夠保障能源的供應安全,促進市場供求平衡。最后,如果有政治訴求,市場儲備機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補充電力市場需求。

涉及到轉型過程成本效益、效率等問題,報告則提出了幾下四點建議:首先,供應安全監測須如實反映真實情況,充分考慮國內能源市場、可再生能源的份額以及消費者選擇的靈活性等影響。其次,積極激勵市場平衡措施應當得到加強。再次,采購和拍賣過程時間應當縮短。最后,應當增加電網收費減損制度,以促進消費者積極參與到電力市場中來,保障信息的公開性和準確性。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