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從大型診斷儀器到形形色色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均離不開塑料,塑料在醫療器械行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聚焦人性化醫療器械設計、3D藥物打印技術以及中國醫用塑料的技術創新之路。
政策密集推進期引發中國醫療科技長足發展的潛力
醫療行業對原材料的設計自由度、生物相容性以及制造小型、復雜形狀的能力提出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得益于優異的力學和生物性能,塑料在醫療應用中極具吸引力。同時,中國醫改政策開始向城鎮和農村基層傾斜,計劃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此,國家在新醫改上的投入大幅增加,促使醫療器械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針對蓬勃發展的醫療市場,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科研開發部經理張東惠女士將在本屆橡塑展的醫療研討會中,為大家呈現題為“中國醫用塑料制品的發展概況”的報告,重點介紹目前國內醫用塑料制品種類及特點、醫用塑料制品對材料生物性能的要求以及改善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另一方面,國內醫療器械法規改革為該行業帶來的機遇也不可小覷。去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出臺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辦理,鼓勵國內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促進醫療器械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同時,食藥監局新修訂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的同時,將適當放寬對醫療器械研發的要求,旨在積極推動醫療器械產品升級換代和創新。在此次論壇上,奧咨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董事總經理鐘志輝先生將為大家詳細解讀2014年的醫療器械法規改革,塑料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的新寵,在國家大力扶持該行業創新發展之下,必將逐漸成為醫療器械市場的主角。
未來醫療器械趨勢:個性化、人性化、快速小批量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近60%的藥品存在過期現象,而與此同時,超過50%的病人無法獲得有效治療。究其原因,藥品的生產方式也難逃其咎,藥品從藥廠到病人受眾需要經過大量環節。針對這一問題,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制藥和生物醫藥科學院制藥學講師MohamedA.Alhnan將在本次論壇上,向大家介紹個人化藥物——3D打印在制藥中的應用。這項技術由該大學研自主研發,利用3D打印技術,按病人所需的劑量、成分及數量打印藥物,給病人提供了更低廉、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提高藥物使用率,減少浪費,大大節省了醫療機構的成本開支。
帕維亞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實驗外科及顯微外科博士生StefaniaMarconi將與大家共同討論“用于手術規劃,特別是腹部手術的3D打印解剖模型”。該大學科研項目組在術前計劃,特別是腹部手術術前計劃方面經驗豐富。其實驗室配備有兩部3D打印機,可打印手術部位的虛擬模型,這對外科醫生精確評估各項解剖學參數大有裨益。該實驗室曾為帕維亞IRCCSPoliclinicoSanMatteo的普通外科提供3D打印模型,為其腎移植手術、脾切除術等腹部手術術前計劃提供有效幫助。不僅如此,該實驗室還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制造體外測試所需的血管模型。在帕維亞大學采用的3D打印技術中,塑料的應用亦是關鍵的一門學問。
除了個性化,醫療器械設計中貫穿人性化理念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安全性是醫療器械設計考慮的首要因素,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服務群體也更加多樣化,如果忽視醫療器械設計中的個性化需求,則可能會影響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安全性。SmartShapeDesign公司總裁MikeMaczuzak將在本次研討會中,與大家分享適應人群多樣性需求的醫療器械設計的相關知識和設計理念,鼓勵醫療器械設計者通過創造性使用塑料技術,來滿足不同群體,包括病人和醫護人員的需求。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