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為機械制造“+”上“大腦” 機器人挑生產大梁

時間:2015-05-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數控化時代,只要將編譯好的程序錄入制造加工設備即可;而工業4.0對制造設備最主要的要求之一就在于實現智能化,而不是簡單地程序地應用,要做到這點,就需要引入“互聯網”時代的概念,通過云端、大數據等元素的參與,為制造業造“腦”。

在一些科幻作品中,未來的工業應該是機器人的天下,整潔的車間里只有機器人、機械手在自動對產品進行加工、分類,而人們要做的只是遠程按幾下終端設備的屏幕。而在如今的泉州,在互聯網的增色下,機械設備正在逐步接近,并且已經部分實現這一設想。

工業機器人挑起生產大梁

4月27日,在嘉泰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記者看到了一支強大的“機器人軍團”。這支“軍團”涵括了泉州多個傳統制造業的應用:嘉泰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研發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廣泛應用于手機等現代精密工藝品的制造,正在加工著產品;微柏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四個機械手正并排放在一起,各個角度地運行著、演示著;瑜鼎機械有限公司的拋磨機器人也正抓著一個水龍頭部件,進行全面的拋磨加工;不僅如此,鞋業、印染、石雕、石材等各個行業所對應的機械加工設備也都在全面、詳盡地演示著。可以說,在這個車間,機器人、機械手成為主角,向人們演示著制造業加工的新進程。而這只是目前泉州制造行業的一個縮影,在鞋業、石材、水暖等各個行業的企業里,類似的“機器人軍團”正勤勉地工作著。

對于泉州的機械裝備行業來說,自動化、數控化一直就是企業此前的主攻方向,并已獲得市場的認可。但在當前,機械裝備制造企業的步伐已經不止于此。“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將制造業分為四個進程。其中,工業3.0簡單來說指的是數控化,像我們企業成立以來一直在發力的就是這一進程。而4.0的則要復雜得多,簡單來說就是產品的智能化,通過數控加智能化來實現的,并且包括網絡、大數據等方面的元素。以我們企業來說,現在主抓的4.0工作,其實就把產品在數控化的基礎上加上智能系統、云端管理、在線檢驗、機械手等,來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嘉泰數控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蘇亞帥介紹說。嘉泰車間里的這支“機器人軍團”則很好地展示了當前泉州機械制造企業發力的方向以及成果。

然而,泉州要打造這樣一只“機器人軍團”并不容易。在數控化時代,只要將編譯好的程序錄入制造加工設備即可;而工業4.0對制造設備最主要的要求之一就在于實現智能化,而不是簡單地程序地應用,要做到這點,就需要引入“互聯網”時代的概念,通過云端、大數據等元素的參與,為制造業造“腦”。

互聯網為機械設備造“腦”

“其實在當前,機械制造領域已經遇到一定程度的‘天花板’,暫時不大可能出現特別大的飛躍,處于技術儲備階段。特別是我們機床領域,機床屬于應用科學,而在材料科學、加工工業、生產精度等方面,國內外的制造加工設備之間的差距已經不是特別大了,一些功能部件也能通過進口國外設備來解決。”達宇重型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洪斌介紹說。他進一步表示:“在追趕國外同類設備上,我們最大的差距還是在軟件方面。以德國赫格里斯磨床為例,它肯將成熟的設備直接賣給你,但核心的軟件它不賣,你只能在他允許的范圍內應用或者進行簡單的二次開發。但是要知道,在機械制造領域,成熟的東西代表著通用性很強,但也說明了專業性不強。”

為了要解決這一問題,達宇選擇了研發自己專用的磨削系統——MGK微秒級磨削系統,就從軟件這個方面來趕超國外先進設備。而這里的“軟件”其實就是機械設備的“大腦”。“好的機床概念,就是要把工藝融入你的機床。它可以將好的工藝編程到系統里面,實現量化效果。而且,這些數據能通過好的算法和軟件編譯出來,具備自學性,不斷地自我完善工藝,加工得越多,對于很多工藝、變化都會進一步的累計,數據庫越完善,也就是實現智能化了。”洪斌介紹說。

在機械設備的研發中,互聯網元素起到的更多是小型局域網的效果,即對數據的累計與計算。然而,互聯網與機械更主要的結合點還在于設備的加工領域,也就是最終打造“無人工廠”的概念。洪斌告訴記者:“我們還可以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將磨床建成子系統,將系統數據直接傳遞給上級管理系統。這樣,整個磨輥車間只需要幾個人監控數據就可以了,也就是無人工廠的概念。”而黑金剛(福建)自動化科技股份公司闕宇也告訴記者:“我們力求實現鞋業的大數據管理,企業管理人員僅需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上的App就能遠程下達生產量以及監控生產環節。”泉工股份有限公司則在收購德國企業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將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物聯網等融入產品,并且引進遠程維護診斷系統和在線客服系統,實現了對互聯網更廣泛的應用。

行業“積跬步”以謀千里

在業界有這樣一種觀點,中國在工業1.0的蒸汽機時代、2.0的機械化時代以及3.0的數控化時代都處于落后乃至脫節狀態。而此次的工業4.0,中國的機械制造行業終于躋身在第一梯隊里面,但也就意味著沒有可以借鑒的成熟經驗、技術,同時也缺乏專業的人才。

在產品的研發上,泉州的機械裝備企業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累積。但在機械與互聯網結合領域上,人才顯然要匱乏得多。群峰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建海就指出:“對于機械裝備行業來說,人才是核心,沒人才就是空洞的口號。企業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引進外部人才,如何在內部培養。”。這一點,目前泉州企業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培育人才,畢竟企業內部的人才最為了解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與科研機構、院校合作,在人才培育以及課題研究等方面。

此外,這些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智能設備研發出來,應用到一線制造企業上,同樣需要工程師、技術員類型的人才,幫助企業將之整合到生產線上。“對于一線制造企業來說,他不可能全部推翻舊有的生產線,采用全新的生產線,這樣投入的成本太高、太大。通俗的做法,還是引進新的設備來對舊有的生產線進行提升。這個環節對工程師、應用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包括生產線的改造、升級、調試等方面。我們在準備成立一個部門,通過招聘人員進行培訓后,進而服務福建省的企業在這一方面的需求,幫助企業實現設備的改造與升級。”蘇亞帥介紹說。

而泉州對于機械裝備行業的重視也是一直不遺余力,不僅在“泉州制造2025”方案中將機械制造放在重要位置,而且也引進了不少科研院校于企業進行技術研究、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對接。其中,包括引進中國工程院國家數控泉州分中心、華中科大泉州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端創新服務平臺。如今,機械與互聯網的結合處于起步階段,工業4.0進程也才剛剛開始,泉州從政府到企業的全面發力,從技術研發、儲備、突破到人才的培育、引進乃至后期的應用服務,可以視為正在一步步地積累“跬步”,最終的目的則在于引領行業在“互聯網”領域里奔行千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