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崛起的智能機器人裝備制造正不斷抹平勞動力流失帶來的用工缺口。
在合肥柏堰科技園,背負為海爾、格力、西門子等家電巨頭從事生產配套的合肥高科公司,用工荒、用工難一直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高低杠”。
合肥高科一位主要負責人表示,入園以來,企業一直遭遇用工缺口,新生年輕勞動力短時間頻繁跳槽,造成員工流失率高、企業產出穩定性難以延續。為格力空調、江淮汽車提供注塑配件的合肥力世通塑料制品公司也有此種感觸。該公司副總經理張維獻告訴記者,一方面目前年輕勞動力打短工現象,造成企業用工缺口。另一方面有些行業用工時間較長、勞動強度大等因素,也是一線操作工萌生退意的現實原因。人口紅利效應不斷衰減,省城一些企業讓機器人參與生產經營成為核心競爭力。
步入合肥力世通生產車間,高度3米左右、無人操作的白灰色機器手臂,正步調一致打出注塑模具,上千平米的廠房內很難見到操作工人。張維獻告訴記者,2012年公司初步投入250萬元,引入34臺小型機械手。由于用工缺口加劇,2014年又再度投入400萬元,購置37臺中大型機械手。
合肥高科公司在2014年已有機器人22臺基礎上,計劃今年再投入1700萬元,購置25臺機器人沖抵勞力。“一臺小型機械手可以充抵三個一線操作工人勞動量。”張維獻表示,經測算,通過這兩輪機械手擴容,直接為企業彌補150人左右的崗位空缺。
同時,機械手的先期投入相比用工成本而言,也是穩賺不賠。據介紹,一臺小型機械手價格7萬元,按照“以一抵三”比例,為企業節約不小用工成本,而一臺中大型機械手則為20萬元~30萬元,通常兩年就可收回投資。
經測算,機械手自動化上陣后,力世通生產效率提升30%,生產事故率下降10%,而產品合格率在原有基礎上提升50%。
管道檢測機器人幫大忙
4月1日,南崗合作辦首次使用管道檢測機器人對長江西路南崗段一處污水管道進行檢測。
因長江西路南崗段污水管道不暢,嚴重影響藍潤項目建設進度,高新區建發局、南崗合作辦、蜀山區市政管理處等單位在用高壓疏通車無法疏通的情況下,制定多種整改方案,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決定首先采用管道檢測機器人調查污水管道堵塞或破損狀況,然后依據調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整改方案。
管道檢測機器人可以克服管道空間狹窄,管道有毒氣體較為嚴重以及操作人員無法到達的管段等多種不利條件。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機器人能夠前進、后退,并能適時地將調查資料傳到地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