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餐館老板心情很低落:有的底薪給2500元還加滿勤獎和提成;有的把工資又提高了20%;還有的讓優秀員工每年享有外出旅游和學習的機會……各種招數都用上了,可怎么也招不到店小二。
餐館垮了,難道要讓我們這群占全球人口十分之十的吃貨喝西北風去嗎?在大數據時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不就是招不到人嘛,別忘了,還有機器人呢。
在貴陽,一家公司能讓機器人變身店小二。
也就是兩年前的事兒。貴州億豐升華科技有限公司在貴陽高新區成立,他們邀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專家團隊負責技術,研發、生產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服務機器人。
公司董事長楊建軍說,機器人餐廳這種高檔玩意兒,其實早就出現了,但好長時間只是一個實驗項目。為啥機器人能勝任服務員的工作?且聽專業人士給你擺—
公司技術總監、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專家蔡則蘇介紹,他們研發的餐廳機器人,比第一代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對環境的感知更為敏感和準確。例如在送餐環節,第一代餐廳機器人只能按研發者鋪設好的固定軌道行走,而他們的第二代餐廳機器人可根據研發者輸入的餐廳布局信息,不固定線路地自主行走。
機器人“身上”遍布傳感器,各種電子元器件構建起一個區域性的物聯網環境,環境感知、信息識別等交互能力大幅提高,能準確分送餐飲。
食客的長相,喜歡的口味,甚至包括各自的口音……億豐升華研發的第二代餐廳機器人,不僅可完成分送餐飲等“基本工作”,還能連接無線網絡進行智能識別,并結合大數據技術為熟客推送其偏好的餐飲,還可在精準服務之余提供互動娛樂。
說起來,這些機器人的本事還真不小:音樂響起,機器人擺動“手臂”,彈起鋼琴、打起架子鼓;伴隨著《最炫民族風》的曲調,三個機器人跳出動感的舞姿……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