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和前幾年一樣,春節過后,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又招工難了。以前工人想入職得給企業交錢,現在企業免費住宿、免費培訓,不一定招得到人。據媒體報道,今年有企業到一線“搶人”,將招工陣地前移到火車站、汽車站。
而在有一些企業,廠房里的工人沒有以前多了,但卻照常開工,更重要的是活兒也沒少干。因為他們請外援了。
這里說的外援不是從其他地方找了工人,而是,用機器人援助了人類。日前,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介紹,在廣東珠三角,特別是佛山、東莞這些城市,已經開始機器換人的計劃,機器人開始運用到生產線當中。
廣東經歷過“來料加工”年代,也靠著廉價勞動力支撐了當地制造業的發展。現在,要從人海戰術轉向技術裝備戰,機器人真能換人嗎?機器人聽起來高大上且科技感十足,用起來真劃算嗎?機器人來了,人又要怎么辦呢?讓我們跟隨記者到廣東佛山的企業車間,考核一下機器人員工的表現:
·人不想干的活兒,都能推給機器人嗎?
在廣東佛山新寶電器公司的一個傳統拋光車間里,拋光師傅要拿下口罩和耳塞,才能和我們喊話。傳統拋光工的工資能比普通工人高上幾千塊,但師傅說,越來越沒人愿意干了:
傳統拋光工人:帶著個口罩,每天都要洗,下班回去就洗。要戴耳塞,戴口罩,戴手套。不戴口罩肯定不行,我們這個灰塵很大。結了婚,有老婆,有孩子,有老人,肯定要工資高一點(的崗位)。那些普工,他們年輕的小孩子肯定不會做(拋光)。
小張師傅就是這個不愿再做傳統拋光工的人。在距離這里不到200米的另一間廠房里,他做的還是拋光的活,可同事換成了機器人,遠離了砂輪,他只要動動按鈕:
張師傅:安全。不用戴那種防毒口罩那種豬鼻子那種大的都不用的,重金屬灰塵真的對人身體傷害非常大。有口罩也防不住,用人工來做的話起碼要五個人,現在一個人就搞定了。
更安全、衛生、工作強度降低,這些是機器人同事給張師傅的工作帶來的福利。如果機器人能聊天,可能和人類同事說的最多的會是“放著,我來!”
可標準劃一的機器人員工并不是多面手,就像一個工人可以同時參與加工兩款水壺,但要是用機器人,恐怕就得用兩款不同的機器人了。所以現在,機器人的工作崗位還有局限,主要是用在拋光、打磨、搬運等基礎工種上。
佛山某企業生產線工人在沖壓線搬運零件
·還挑活兒,那還能緩解用工壓力嗎?用戶給好評嗎?
佛山利迅達公司謝其峰繼續用“拋光工”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謝其峰:一臺機器人頂六個工人。現在一個拋光打磨工人的工資基本上在8000元到一萬。六個工人我按一萬算,因為還要包括伙食社保等等,那么一個月就是六萬。一年72萬。我一套設備50萬到100萬。一年就能回本。而且,我可以說,好的設備可以用十年以上。
但這只能算是機器人生產企業的產品介紹,萬一是賣家自賣自夸呢。
還得看看買家的評價。新寶電器公司運營副總裁王偉介紹,他們用了機器人,干活效率是高了:
王偉:機器不會跟我罷工,不會跟我生氣,這對管理的沖擊也是很大的。自動化改造,我們大概是每年五千萬人民幣的投入。我們的勞動效率,每年是在以8%到10%的速度在提升。在2014年提升幅度達到了26%。也就是說,過去126個人干的活,現在100個人干了。把員工工資上漲的壓力消化掉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