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時代工業熱潮醞釀巨大人才缺口

時間:2015-03-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截至2014年,全國有9家職業院校以工業機器人專業進行獨立招生,120多家職業院校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方向。在業內人士看來,2014年是中國機器人發展元年,中國機器人正在由技術研發向技術應用的方向轉變,并在未來10年,機器人行業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的行業。

近兩年,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出現了“企業熱、政府熱、全民熱、教育熱”的局面,很多職業院校看到了這一市場前景,紛紛開設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和方向。據統計,截至2014年,全國有9家職業院校以這一專業進行獨立招生,120多家職業院校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方向。

截至2014年,全國有9家職業院校以工業機器人專業進行獨立招生,120多家職業院校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方向。在業內人士看來,2014年是中國機器人發展元年,中國機器人正在由技術研發向技術應用的方向轉變,并在未來10年,機器人行業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的行業。在中國推行工業機器人技術,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誰買,而是誰會用。做工人也可以不那么苦,學技術也可以高大上。

在一臺類似筆記本電腦的設備上,何青峰每天要點擊300多下不同的程序按鈕,完成讓機器人組裝機器人的工作。一天下來,他的手指有些酸脹、僵硬,精神持續高度緊張,讓他對休息極度渴望。

不到一年,一條始終由15個人組成的生產線,每天組裝出產機器人的量由4臺增加到了12臺。作為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剛工作一年,何青峰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緊俏”。

“現在機器人市場很火,供不應求絕不是夸張,就在幾天前,一家公司又訂購了1000臺,訂單已經排到下個月了。但是,企業很缺與機器人相關的技能人才,還沒畢業,就急著讓我們去工作。”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倪炬說。

根據ABB、首鋼莫托曼和日本發那科(FANUC)三大機器人公司的數據,目前,僅蘇錫常地區使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就達3000家以上,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人才缺口超過2000人。看到這個數據,倪炬就忍不住想“感言”:機器人時代來了,我們的時代,也來了!

但是,巨大的人才缺口誰來彌補?如何彌補?很多高職院校已經躍躍欲試,甚至聯合成立了全國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職業教育集團,旨在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形式,整合及協調集團成員及產業資源,促進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與職業教育結合,帶動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機器人熱潮醞釀巨大人才缺口

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隨著工信部《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地方政府到民間資本,都掀起了一股機器人熱潮。

不僅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2014年是中國機器人發展元年,中國機器人正在由技術研發向技術應用的方向轉變,并在未來10年,機器人行業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的行業。

“熱潮”與“預言”襲來,很多與機器人行業相關的企業,都有感知,而這背后,則是一個巨大而急切的人才缺口。2014年年初,浙江千里馬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文祥接到了一個“奇怪”的訂單,為一家企業尋找一位能夠管理和運用大型智能設備的高級人才,其中一項必備技能就是管理和維修機器人,為此,這家企業開出了不低于50萬元的年薪。另有消息透露,一年內,操作機器人的技術工人的工資,也漲了一倍,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很多畢業生艷羨的對象。

目前,全球每銷售5臺機器人,就有一臺是在中國安裝的。“按照目前中國機器人安裝量的增長速度,人才需求早處于干渴狀態了。”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機器人爸爸”孫立寧曾說。

工業機器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買來就能用的,需要對其進行編程,把機器人本體與控制軟件、應用軟件、周邊設備等結合起來,組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才能進行生產。但是,相關具體的操作,由于技術要求較高,并且屬于新興領域,人才缺口巨大。

以重慶為例——據保守計算,2014年在機器人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口就超過5000人,工業機器人產業工人的缺口則高達7萬。機器人運營商拓野機器人董事長凌琳坦言:“在中國推行工業機器人技術,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誰買,而是誰會用。”

其實,這個缺口,何青峰在找工作時就感覺到了,不僅是運用機器人進行生產的企業,就連機器人本體的制造廠商,也急需熟練的技術工人。作為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第一批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的畢業生,他找工作“很輕松”:剛上大三,一些機器人企業就進學校特招,僅安川一家,就特招了10人,免了一些面試環節,只經過了6個月的輪崗實習。

職業院校紛紛出動以彌補人才缺口

參加機器人行業大會,利用一切機會向企業宣講學校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還要與機器人領域的行業巨頭聯系,爭取建立長期的合作,確定學生的實踐基地,利用行業巨頭的資源,與上下游的企業建立聯系,為新專業方向的學生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幾年,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曹根基一直很忙。

2010年,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一個新專業——工業機器人應用,成為首家開設這一專業的職業院校。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和曹根基的一個賬本有關:按照工信部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臺,大概需要20萬工業機器人應用相關從業人員。這就意味著,從2014年開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養3萬名以上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

但是,與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長相比,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卻處于相對滯后狀態。目前,本科院校培養的機器人相關人才,大多從事原理研究、本體開發及特種機器人開發等,而國內大多數高職院校有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對口專業較少,開設年限也僅為1~2年,從課程內容設置到人才培養過程,還很不成熟。

新鵬機器人副董事長秦磊認為,目前國內很多應屆畢業生的能力并不能滿足企業在機器人方面的用人需求,所以經常會出現求職人多、企業卻招不到人的情況。“企業很缺這方面的人,但是他們不知道去哪里招,學校就想為企業解決這個問題。”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主任蔣慶斌說,“這個專業比較新,社會認可度不太高,專業崗位、就業前景、教學質量,家長疑惑,學生也很疑惑,所以招生量不是很大。”

在制造業發達的廣東,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就在其王牌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上下功夫,擴大招生規模,并開展直接面向高中和中職畢業生自主招考、中高職五年貫通制、在校生企業訂單班和企業在職員工大專班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該校對實訓場所的投入,也“夠勁兒”:plc控制實踐室、單片機實踐室、自動化生產線室、自動控制實踐室、機器人實驗室,應有盡有,一個個小型的吊臂仿如碩大的機械手一般,抓取挪移,動作矯健,實驗設備高度濃縮和模擬著實際的自動化生產場景。

學技術也可以高大上

上手快,有過專業系統的學習,也有實戰訓練的經驗,成為何青峰留下的重要原因。現在,他指揮的機器人,既可以組裝上百斤的大部件,也可以緊固幾厘米小的螺絲,熟練操作的背后,不僅包括自動控制原理、智能技術、機器人學、單片機開發、電機拖動等基礎知識,還需通過編程操控機器人的零部件,了解機器人的組裝過程,熟悉機器人的系統維護和參數調整。

作為一個典型的“90后”,何青峰用實際行動證明:做工人也可以不那么苦,學技術也可以高大上。“焊接,點焊、弧焊,我都會。”他每次都這樣介紹自己,很多人都把他當成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而他做的,其實是操控機器人焊接。“我們是新機器人技工群體,和傳統的技術工人不一樣。”何青峰說。從事機器人行業,他的父母很為他驕傲。

到倉庫取貨,搬運給工業機械手自動裝配,再傳送到自動噴涂區,最后成品入庫……整個車間沒有工人,所有崗位均由機器人獨立完成。看過“數字化無人工廠”的介紹,還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上大二的龐永河,腦子里只蹦出3個字:高大上!

“這就是我們未來的工作環境,怎么樣?是不是比坐辦公室還爽?”龐永河自豪地在他微信朋友圈里說。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是一張張關于機器人的照片。“給機器人加一些模塊時,比如紅外感應器,電磁感應器,距離傳感器等,就會用到很多物理和數學知識,以前課上聽老師講,覺得枯燥無味,現在特別感興趣。”龐永河說。雖然高考差了幾分,無奈去了一所高職院校,但是,通過一年多的學習,機器人讓他又找到了自信。

“同學一聽是去一家機器人企業工作,就覺得技術含量好高,很有發展前途,工資待遇也不錯。”即將畢業的倪炬,最近成了同學羨慕的對象。其實,當初選報機器人應用專業時,倪炬也疑惑過,“機器換人”的時代,留給工人的崗位是不是越來越少了?但是現在,他看到,即使在“數字化無人工廠”,機器人也始終需要人來操作、維護、保養,只有人與機器協同合作,才能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工作效率。

目前,我國的機器人產業鏈還沒有形成,國產機器人還處于行業的低端。“國內做機器人的廠商很少,不需要那么多設計機器人的人,而外國的機器人廠商到中國的很多,有的生產制造,有的安裝銷售,這就需要大量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系統的操作維護等技術人員,也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這比從事機器人研發和機器人本體設計的人才需求量要大很多。”蔣慶斌說。

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帶動專業的發展,提升教師課程改革和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力,豐富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學習資源,2013年11月,“全國機械行業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職業教育集團”成立,由75家院校行業企業組成,其中包括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46家院校,ABB、安川電機、發那科等29家行業企業。

但是,面對幾近“井噴”的培養速度,蔣慶斌確有擔心:“人才缺口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各個院校開設專業的情況、招生的情況,沒有準確的數據,沒有定量的分析,大家只是憑感覺,跟形勢在做。上升的速度如此之快,有可能出現人才短期爆發,而企業不需要這么多人的情況。不過,把眼光放到未來10年,應該問題不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