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史珺:光伏產業更需要政府的“雪中送炭”

時間:2015-02-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錦上添花”很容易,也是大多數官員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在困難時期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雪中送炭”,將比順境中的“錦上添花”起到更好的效果,也更有價值,而送什么樣的“炭”,則考驗著政府決策官員的智慧和能力,更是考驗政府決策水平的一個試金石。

寒冬不可避免

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中被列為第一位的位置。而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一員的光伏產業,則連續幾年流年不利,頭上的光環黯然失色。

所謂戰略新興產業,不外乎兩個特點,一個是“戰略”,就是對本國的經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個是“新興”,就意味著從無到有。

既然對國家的發展有戰略意義,政府就勢必要支持。這一點,在某個產業開始被確定為戰略新興產業的一段時期,都沒有什么問題,一概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

但是,既然是“新興”,就必然意味著不成熟,也就是說,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必定會經歷高峰和低谷。如果將傳統產業比作一艘航母,新興產業就像是一葉扁舟。在市場經濟的大風大浪里,新興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必然低,一旦大浪襲來,首先翻船的一定是新興產業。這種情況,往往會讓那些曾經喊叫著要支持新興產業的政府官員們產生要不要繼續支持下去的猶豫。

以光伏產業為例,在最初的幾年,中國的光伏企業經過自己的打拼,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艱苦打拼,在短短幾年內,就達到了全球50%以上的產能。其中,僅江蘇一省,就占據了全球1/6的產能,不可謂不輝煌。在2007年我國政府宣布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新能源位列第一。光伏產業也立刻被中國各地政府列為最優先支持的產業,紛紛對光伏產業給與了巨大的支持力度。

但是,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下跌,加上歐美對于中國光伏產業前所未有的嚴厲打壓,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不少光伏企業受到重創。有些在艱難地度日,有些已經難以支持,到了崩潰的邊緣。整個中國的光伏產業也開始進入了漫長的寒冬。

從波峰到波谷,從炎炎夏日到冰冷的寒冬,正是所有的戰略新興產業都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因為,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初期階段,起伏波動大就是其必然的特征。只有經歷了初期的低谷和起伏后,那些在低谷時能夠艱難挺過去的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最重要產業之一,光伏產業的“新興性”,就表現在初期的抗風險能力較弱,這時,最需要政府予以格外的支持。

然而,面對跌入谷底的光伏企業的困境,不少政府官員對于光伏產業的支持似乎產生了動搖,不敢再提對于光伏產業的支持。很多官員擔心,中國的光伏產業能否在這些政策的激勵下度過寒冬呢?或者說,還需要送多少“炭”,送什么“炭”,才能讓我國光伏企業不至于凍死在寒冬中?

任何重大的能源轉變都需要時間。在傳統能源價格下跌的時期,也是新能源發展最艱難的時候。現在,光伏企業就處在這樣的低谷時刻,也是三九嚴寒的時刻。

寒冬終將過去

另一方面,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一員,光伏產業“戰略性”則體現在長期性和重要性方面。

由于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在現有能源體系甚至整個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每當石油或煤炭價格上漲,各國政府對新能源就會比較重視,而一旦石油和煤炭價格下跌,對新能源的熱情就會下降。這是一個自然的反應,但是,這并不是一個正確的反應。因為,能源枯竭是必然要到來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一半以上的石油要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更加應當有憂患意識;同樣,傳統能源對于我國環境的污染如霧霾、酸雨現在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因此,新能源的發展更加迫在眉睫。這也說明,新能源產業和企業的困境只不過是暫時的,光伏產業是這樣,風能、生物質能也是這樣。

歷史經驗證明,先是慷慨的扶持,緊跟著是困境之下的不聞不問或者聽之任之,這最容易讓新興產業遭受嚴重的挫折,這樣的話,此前獲得的技術進步、專業知識積累、經濟意識等所有的良性發展勢頭都會因此而蕩然無存。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信心、耐心和決心。從長遠來看,光伏產業必定要獲得巨大的發展,而且是一個產值、規模和前景都非常大的產業。政府對于光伏乃至整個新能源產業,長期的扶持不能偏廢和動搖。歐美對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予以合力打壓,也從反面證明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重要性。對于這種由于涉及國家能源安全而導致的政治性性的打壓,僅靠企業難以獨立抗衡,需要政府的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家政策對于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已經成為共識。對于歐美針對我國光伏產業進行“雙反”的真實意圖,已經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央政府當然也已經看得很清楚。因此,才有自2013年以來,連續推出一系列關于支持光伏和風電的政策的舉措。尤其是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討論光伏產業發展問題后,即頒布了《關于加快光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務院2013第24號文),之后,人民銀行、發改委、工信部、能源局、國家電網連續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新能源的發展。這些措施的出臺,大力支持了我國新能源的裝機發展,2013年和2014年兩年時間,國內裝機量猛增了三倍以上。這些政策支持,給處于寒冬的我國光伏產業帶來了一陣暖暖的春風。

過冬需要什么樣的炭?

美帝國主義不會甘心他們的失敗。中國光伏產業剛剛開始有了一點復蘇的勢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立即掄起了“雙反”大棒,于2015年初對中國光伏產業又進行了第二輪“雙反”,使得中國的光伏產業在還沒有看到春色之前,又迎來了一陣冰冷刺骨的“倒春寒”。這又使得不少政府官員對我國的光伏產業能否存活下去產生了疑慮。

因此,在談論送什么樣的“炭”之前,有必要談談對光伏產業的信心問題。

“天助自助者。”我們必須看到,在困難的時期,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產業自身的生命力也十分重要。如果自身沒有生存能力,那么無論政府怎樣扶持,都不能“妙手回春”。目前,中國光伏企業的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已經初步形成,涌現了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無論在技術的創新性,還是資產實力,都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和長遠的發展動力。這種情況下,政府只要稍加援手,就有不少企業能夠渡過寒冬。目前這些企業在困境中也都正在不屈不撓,努力自救。政府的“炭”,未必是讓政府動用財政資金,可能一些政策,一些協調,就能使光伏產業起死回生。

政府官員應當認識到戰略新興產業的長期性。目前,在光伏產業普遍遭受困境的情況下,建議政府不要動搖支持光伏產業的決心,不要懷疑對于光伏產業的信心,不要失去發展光伏產業的耐心。對于光伏產業的支持政策,不僅不應當取消,反而應當加大。政府應當對光伏企業給于更多的關心,深入了解企業的困難,幫助企業對問題進行診斷,渡過難關。

雖然現在許多光伏企業的困難都表現在資金層面,但從政府的支持角度來說,比資金更重要的是協調。政府應當重點通過各種手段協調有關機構、銀行和企業對光伏企業給予支持。由于我國光伏企業都有一定的技術、市場和基礎,也具有足夠的資產,因此,這時候,政府不一定需要拿出資金支持,而是可以借助政府的資源來協調社會力量和金融機構的力量,就可以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例如,幫助企業盤活資產,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予以支持;政府出面介紹或協調風投和創投基金,對企業進行支持;在企業困難之際,動用合理的手段幫助企業減輕負擔,對于一些稅費給于延期緩繳,同時,給企業一定的信用支持。政府可以協調工業園區和社會力量,對光伏企業進行排憂解難,發揮園區和各種政府服務部門的服務功能,為企業排憂解難。

目前,政府對于光伏發電給與了系列的支持,這已經導致了光伏產業“重發電、輕制造”的勢頭。這一方面說明政府的支持起到了效果,政策之“手”正在起作用。但目前我國對光伏的支持政策,也有使我國光伏產業成為“跛腳鴨”的危險。雖然發展光伏應用市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過去的數年間,我國光伏產業呈現“兩頭在外”的發展態勢,也表示我國光伏市場偏于薄弱。但要看到,制造的強勢,才是我國光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而美國和歐洲最為擔憂的也是我國光伏制造力的強大。因此,政府在送炭時,不要把“炭火”一味地燒向發電市場,而應當保持均衡,讓制造業也得到一定的“炭”來保持我國光伏產業的制造優勢。

“錦上添花”很容易,也是大多數官員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在困難時期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雪中送炭”,將比順境中的“錦上添花”起到更好的效果,也更有價值,而送什么樣的“炭”,則考驗著政府決策官員的智慧和能力,更是考驗政府決策水平的一個試金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