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電馬兒目前保有量超400萬輛,其中“超標車”占很大比例,它們只有三年過渡期。屆時,預計產生6萬噸廢舊電池。甘華田、張睿兩位代表調研“電馬兒廢舊電池何去何從”,看似很“冷門”,實則是個亟待解決的民生話題。
最常見的家用干電池或鋰電池,一般分散情況下在適當環境容量內,是不會造成污染的。但電馬兒的鉛酸電池則另當別論。因為對環境影響最大的五種重金屬:砷、鉛、鎘、鉻和汞,電池里主要就含三種,鉛、鎘、汞。
有數據顯示,“無資質、環保不達標的小冶煉廠把持著80%的回收份額。無序的鉛蓄電池回收是造成大面積血鉛污染的原因之一。”無序回收的混亂,可能對環保帶來的危害,正是兩位代表最憂心之處。
理想的回收生態應是:廠商規范生產—合法銷售—用完進入回收體系—廢舊回收匯總,提取有用材料—供給廠商轉化為原材料。這樣的努力趨近“零浪費零污染”。現在的尷尬在于,民眾有環保熱情,企業卻似在觀望。雖說成都現在“和以前自愿回收不同,要求廠家和經銷網點必須強制性回收。”但這也只是紙面政令,從目前國內零散的電池回收利用現實來看,規范化和產業化的專業廢舊電池回收系統還遠遠沒有跟上。
兩位代表會上碰頭磋商議定之后,迅速分頭并進,追根溯源,探尋制度性良方,這樣的議政效率和質量值得欣慰。如果相關系統配套措施能夠快速聯動跟進,那么相信我們所有公共議政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質的飛躍和提升。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