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力提倡和推進“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德國發起的“工業4.0的進化歷程”的進一步發展,智能化已成為未來制造業的必然趨勢。在這場來勢洶洶的大潮中,不論是作為“領頭羊”的大型企業,還是甘當“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都無一例外地企圖乘上這輛超級快車,積極踐行著“智造“轉型。
2015年1月22日下午,行業年度盛會“2014高工機器人年會”在深圳市海景奧思廷酒店完美謝幕。而在1月22日下午的大會上,來自機器人各細分領域的大佬,針對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展開精彩的主題演講。
自動化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中高端的制造業開始回流發達國家,而低端的制造業又會再尋求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去發展,比如印度、東南亞地區,在此情況下,中國必須加快產業升級,提高自動化水平。”安川電機華南區營業擔當黃志超在2014高工機器人年會上表示。
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制造業憑借著廉價資源和勞動力、各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穩定的低匯率以及龐大的市場,吸引了歐美日等制造強國的產業轉移。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外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制造業面臨重大挑戰。
“改革開放和國企下崗第一批工人,已經逐步開始退出勞動力市場,新進來的年輕人,相對老一輩而言,更加注重自身的發展和身體的健康,很多重復性的勞動,還有純體力的勞動,還有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的工作,現在就沒有人愿意做。”黃志超說,同時,外資企業的各種優惠及補貼政策不復存在,匯率波動加大,導致中高端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同樣面臨著“招工難、用工難、留工難”的尷尬境地,尤其是一些高危高強度的的工作環境,采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已經成為業界公認的大趨勢。
“昆山的金屬粉塵爆炸事故,佛山的爆炸事故再次觸發人們對工廠環境的擔憂,傳統的人工拋光打磨作業,以及各種存在安全隱患以及高強度的人工作業,已經不適合企業的長遠發展。”溫州金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曙春說道。
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是關鍵
“在機器人國產化的進程中,首先是位置重復精度低,同時也有電機和驅動技術、控制算法的影響,其次是可靠性低,但總體上比較大的關鍵點是在減速機上面。”深圳市雷賽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控制事業部市場總監吳寒如是說。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國內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三大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大多依賴進口,導致國產機器人單體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減速器,研發試用的進展都相對緩慢。
“埃斯頓目前用的是進口的減速器,國外的價格是國產的兩倍甚至三倍,非常坦率地講,我們更愿意用國產的減速器。十幾年前買一個一千瓦的伺服電機,市場上的價格是一萬兩千塊,目前價格的大幅下降是因為有了更多伺服電機的廠商,試想,如果中國不做伺服電機,今天它的價格可能依然是一萬兩千塊。”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蔚迫切希望實現所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
吳蔚表示,埃斯頓除減速器之外的數控系統、伺服驅動和電機都已經自主研發生產,這也讓埃斯頓的產品更具性價比。
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總經理譚維佳也贊同擁有核心技術會更具性價比優勢,“翼菲自動化的并聯機器人從機械設計到視覺識別,還有它的控制系統、模塊設計,全部自主研發的,量產以后我們價格空間會更大。”
“從我的出發點來說,各個企業都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從而和各個企業我們通過互相合作的方式,把我們遇到的挑戰逐一克服。”一直致力于控制器、伺服驅動、工業視覺等核心部件研發生產的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運控產品線副總經理陳培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