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洛陽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接連迎來好消息:上海交通大學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暨丁文江院士洛陽工作站成立;日本川崎機器人與洛陽沃德福機器人簽約,兩年后機器人本體將在洛陽實現國產化;洛陽市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基地落戶高新區;洛陽機器人大廈破土動工,未來將成為全市機器人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這四個好消息標志著洛陽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
產業基礎裝備制造業升級是洛陽輸不起的起跑線
24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暨丁文江院士洛陽工作站簽約儀式、川崎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與洛陽沃德福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基地授牌儀式和洛陽機器人大廈啟動儀式在洛陽先后舉行。
會議現場,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陳雪楓致辭指出,按照“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經濟發展大邏輯,洛陽要實現“新常態”下的后來居上、彎道超車。“如果說產業升級是洛陽產業發展的關鍵,那么作為全市產業的排頭兵,裝備制造業升級就是洛陽輸不起的起跑線。”
據了解,為推進全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洛陽市先后研究出臺多項扶持政策,目前全市已有63家企業及科研院所開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相關產品的研發及生產。2013年,洛陽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40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主營收入的24%。
陳雪楓表示,2014年,全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2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但是,洛陽裝備制造業仍然存在著智能化、信息化、企業化水平較低的問題,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人才機遇設立院士工作站助力“洛陽智造”
會議現場舉行了上海交通大學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暨丁文江院士洛陽工作站簽約儀式,該工作站由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洛陽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組建。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寶德介紹說,上海交通大學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由“一院、一企、一公共平臺”組成,分別為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洛陽市特種材料公共測試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指出,當今世界制造業普遍面臨產能過剩與缺乏創新的問題,洛陽制造業也深受其痛,應該注重驅動創新,“創新要有驅動力,教師應該為主體,讓教授的驅動力得到充分釋放,通過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培養帥才和人才,依托區域實現優勢互補。”
簽約儀式上還發布了商用車鋁鎂合金旋壓輪轂產業化、高純鋁合金產業化等8個貼近洛陽產業現狀的項目。
品牌機遇洛陽與日本牽手實現機器人本體國產化
24日,川崎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佐野正俊與洛陽沃德福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利紅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為洛陽及周邊地區提供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并組織專家團隊在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開拓、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洛陽沃德福主要生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川崎有國際品牌和技術優勢,我們正在努力把川崎機器人本體引進洛陽沃德福,爭取兩年內實現機器人本體國產化。”梅利紅說。
據介紹,川崎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由川崎重工株式會社于2006年8月正式在中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成立,主要負責川崎重工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境內的銷售、售后服務、技術支持等相關工作,川崎重工株式會社在國際智能裝備制造行業聲名顯赫。
集群機遇明年7月建成機器人大廈
去年,洛陽市確定了“一基地兩園區”的產業布局,引導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關聯企業向“一基地兩園區”集聚發展。
24日的簽約儀式上還舉行了授牌儀式,洛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馬志強從洛陽市長李柳身手里接過了洛陽市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基地牌匾。洛陽機器人大廈啟動儀式同日舉行。
“這個位置就是機器人大廈。”2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濱河北路與新華東路交叉口的洛陽市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基地,洛陽市高新區招商二局局長梁敏指著一塊正在施工的空地說,洛陽機器人大廈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由西普凌銳(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24日破土動工,預計2016年7月竣工。大廈將作為產業示范基地的研發及成果轉化中心,主要承擔技術轉移服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等任務。
“丁文江院士的工作站,還有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下屬的博士工作站以后也要搬進來辦公。目前,基地內有390家裝備制造企業,主要以智能制造裝備、自動化控制、光機電一體化生產和設計等為主。”梁敏說,按照計劃,到2019年末,洛陽市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基地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400億元,培育產值超50億元龍頭型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3家,超億元企業10家,在孵企業100家;新引進10個科研機構,新搭建5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建立5個院士工作站和10個博士后工作站。